儿童乘车平安,爸妈的“省事”可能酿成大祸!交通平安顺口溜划重点!
一个个惊心动魄的事故,一条条鲜活生命的逝去,无不敲响着儿童乘车平安的警钟。

你是否曾想过,看似简单的“抱着孩子坐车”、“让孩子在车里玩耍”,可能正在将你的孩子推向危险的边沿?家长的一时“省事”,很有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让我们先来看几个令人心痛的案例:
- 案例一: 一位年轻妈妈抱着年幼的孩子坐在副驾驶,突发急刹车,妈妈本能地用手臂掩护孩子,但强大的惯性仍然让孩子撞向中控台,造成重伤。
- 案例二: 一辆行驶中的车辆,一个孩子将头探出窗外,恰逢对面驶来车辆,瞬间的碰撞导致孩子头部严重受伤。
- 案例三: 一对夫妻带着孩子外出,孩子在后排座椅上随意玩耍,车辆发生追尾,孩子由于没有使用平安座椅,被甩出车外,不幸身亡。
这些悲剧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家长平安意识淡薄,对儿童乘车平安不足重视的一定结果。儿童在车内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危险行为,稍有失慎,就可能发生意外。
儿童乘车的常见危险行为:
- 在车内玩耍、打闹: 孩子的好动天性使得他们很难宁静地待在座位上,喜欢在车内跑来跑去,甚至爬到后排座椅上,这极易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影响行车平安。
- 将头、手伸出窗外: 孩子的好奇心强,喜欢观察外面的世界,但将头或手伸出窗外,极易被刮蹭或被其他车辆撞击,造成严重伤害。
- 不使用平安座椅: 这是儿童乘车平安的最大隐患!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平安座椅能够有效分散冲击力,掩护孩子的头部、颈部和胸部。
- 坐在副驾驶位置: 汽车平安气囊是为成人设计的,对儿童来说,强大的冲击力反而可能造成致命伤害。
家长“省事”的心理:
很多家长并非不知道儿童乘车平安的重要性,但往往存在着一些“省事”的心理:
- “孩子太小,抱着更平安”: 事实上,发生碰撞时,成人根本无法抱住孩子,反而会因为自身受到冲击,挤压孩子。
- “孩子不喜欢坐平安座椅”: 为了避免孩子哭闹,一些家长选择妥协,放弃使用平安座椅。
- “只是短途出行,没需要使用平安座椅”: 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即便只是短途出行,也可能发生意外。
- “孩子大了,不需要使用平安座椅”: 即便孩子长大,身高体重增加,仍然需要使用增高垫等平安装置,确保平安带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交通平安顺口溜划重点:
“儿童乘车要坐好,平安座椅不克不及少;大人怀抱弗成靠,发生事故更糟糕。” 这句顺口溜清晰地道出了儿童平安座椅的重要性。
以下是儿童乘车平安的注意事项:
- 务必使用儿童平安座椅: 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选择合适的平安座椅,并正确安装。
- 儿童不得坐在副驾驶位置: 12周岁以下的儿童应坐在后排座椅。
- 行驶过程中,锁好车门和车窗: 防止孩子随意打开车门或车窗。
- 教育孩子不要在车内玩耍、打闹: 坚持车内宁静,避免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
- 定期检查车辆平安设施: 确保平安带、平安气囊等平安设施正常工作。
儿童乘车平安无小事,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孩子的生命平安。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孩子发明一个平安、舒适的乘车环境。请摒弃“省事”的心理,从现在做起,重视儿童乘车平安,为孩子的平安保驾护航!让孩子在充斥爱的呵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