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蝉鸣格外聒噪,却也掩盖不住我内心那份捋臂张拳。
准确地说,是电视里一把斑驳的吉他拨动了我的心弦。一位流浪歌手,背靠着老墙,低吟浅唱着一首不知名的歌,歌声里有漂泊,有梦想,有淡淡的忧伤,瞬间击中了我。就是那一刻,我决定,我也要学吉他,我也要用指尖弹奏出属于自己的故事。
那时还是个穷学生,没钱报班,只能选择了自学。抱着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买了一把最廉价的二手民谣吉他,又找了些零散的教学视频,我的“音乐之旅”就这么开始了。
起初的热情很快就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理论知识一头雾水,和弦转换慢如蜗牛,最要命的是,手指简直痛不欲生!每天练习到指尖发麻,起了厚厚的茧,稍微用点力按弦,都像针扎一样疼。放弃的念头无数次在脑海里盘旋,看着角落里蒙尘的吉他,心里五味杂陈。
最难熬的日子,是每次练习都感觉原地踏步的时候。左手永远也学不会快速按弦,右手永远也掌握不了稳定的节奏。别人弹奏的《卡农》如行云流水,而我弹奏的,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我记得有一次,练了一下午的《天空之城》,手指都肿了,好不容易能勉强弹奏出一小段,却怎么也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我沮丧地把吉他扔到一边,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觉得自己实在太笨了,根本就不是弹吉他的料。
但我不甘心。那股想要弹奏出动人音乐的渴望始终没有熄灭。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我意识到,光看视频是不足的,需要找到更系统、更科学的学习方法。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搜集各种吉他教程、论坛,甚至跑到琴行去偷师学艺。
我开始放慢速度,从最基础的指法练习开始,每天坚持练习爬格子,练习和弦转换。为了克服手指疼痛,我每天坚持用温水泡手,让手指适应按弦的力度。我还开始模仿喜欢的吉他手的弹奏方式,一点一点地分析他们的指法和节奏。
最关键的是,我开始享受练习的过程,不再把练琴看成一项任务,而是看成一种放松的方式。我会给自己设定一些小目标,好比今天学会一个新和弦,明天能流畅地弹奏一首简单的歌曲。每当达到一个小目标,我都邑给自己奖励,好比看一场片子,或者吃一顿好吃的。
渐渐地,我发明自己的手指越来越灵活,和弦转换也越来越流畅。我开始能够弹奏一些简单的歌曲,虽然还很稚嫩,但已经能听到一点旋律了。
进步最明显的时候,是我开始考试考试创作自己的歌曲。把自己的生活感悟,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融入到旋律和歌词里。虽然我的歌词很稚嫩,旋律也很简单,但那是我用心创作的,是属于我自己的音乐。
大二那年的校园歌手大赛,我抱着我的吉他,站在了舞台上。我弹唱了一首自己写的歌,歌声里有我的青春,有我的梦想,有我对未来的向往。虽然我没有获得名次,但台下的掌声和欢呼声,让我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现在的我,虽然不是专业的吉他手,但我仍然坚持每天抚琴。吉他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弗成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我抒发情感的工具,是我记录生活的载体。
回想起我的自学之路,我想说,自学民谣吉他,或许需要一点点的天赋,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坚持,需要热爱,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如果你也想自学吉他,我给你几点建议:
最后,我想说,学习吉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坚持下去,你一定能弹奏出属于自己的美妙音乐。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