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式和弦连接公式,真的能写出好听的歌?音乐人别再受愚了!
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我们总会听到一些“秘籍”,好比“终止式和弦连接公式”——据说只要掌握它,就能写出动听又抓耳的歌曲。
真的吗?听起来似乎太简单了,简单到让人怀疑。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个“公式”,看看它究竟是创作利器,还是一个美丽的陷阱。
所谓的“终止式和弦连接公式”,指的是一系列具有明确结束感的和弦进行。最常见的莫过于V-I(属到主),以及IV-I(下属到主)。这些和弦进行在古典音乐中被广泛运用,给人一种稳定、解决的感觉。在流行音乐中,我们也能经常听到它们的身影。理论上,它能提供一个相对“平安”的音乐框架,让歌曲听起来完整。
但是,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过度依赖这些“平安”的公式,会让你的音乐作品陷入千篇一律的泥潭。想象一下,如果所有的歌曲都以V-I或者IV-I结束,那听起来该有多么的乏味!这些公式,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为歌曲增添色彩,用得欠好,就会扼杀音乐的立异性和独特性。它简化了音乐创作,却也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真正的音乐,从来都不是靠公式堆砌出来的。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反例。
好比,The Beatles的《Yesterday》,它的和弦进行并非完全遵循传统的终止式,而是运用了大量的平行五度、模进等手法,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怀旧感。Radiohead的《Paranoid Android》,更是将复杂的和弦进行和不规则的节奏融合在一起,打造出一种迷幻、怪诞的氛围。再好比,许多爵士乐作品,更是打破了惯例的和弦进行模式,通过即兴演奏和复杂的和弦变革,发明出令人惊叹的音乐体验。这些作品的胜利,恰恰在于它们打破了惯例,探索了新的音乐可能性。
音乐创作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和弦的连接。情感的表达、旋律的优美、节奏的律动、以及精妙的配器,这些都是构成一首好歌弗成或缺的要素。和弦进行固然重要,但它只是冰山一角。过度关注所谓的“公式”,很可能会让你忽略其他更重要的方面。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和弦连接的知识呢?
首先,要理解这些知识的实质。和弦连接的规则,并非绝对的金科玉律,而是音乐家们在历久的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我们可以学习它们,掌握它们,但绝不克不及被它们束缚。
其次,要敢于探索和立异。测验考试分歧的和弦进行方式,好比运用平行和弦、模进、转调等手法,打破惯例的框架,发明出属于自己的音乐语言。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倾听自己的内心。音乐是情感的表达,只有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创作中,能力创作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不要害怕犯错,不要害怕被批评,勇敢地去测验考试,去探索,去发明!
总之,终止式和弦连接公式并非“灵丹妙药”,它只是音乐创作中的一个工具。真正的音乐创作,需要的是赓续学习、实践和立异。不要被所谓的“秘籍”所迷惑,相信自己的耳朵,相信自己的感觉,用自己的双手,去发明属于你的音乐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