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简谱!为什么学音乐一定要啃下五线谱这块硬骨头?
你或许已经习惯了简谱,手指在数字间跳跃,也能流畅地弹奏一些简单的乐曲。
恭喜你,你在音乐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但是,满足于此吗?你甘心只在简谱的世界里打转,错失更广阔的音乐天地吗?我今天要说的,可能会让你感到不适,甚至愤怒:想要真正理解音乐,拥抱更深条理的音乐表达,你必须放弃对简谱的依赖,迎难而上,啃下五线谱这块“硬骨头”!
我知道,很多人会反驳:简谱简单易学,方便快捷,为什么非要学习复杂的五线谱?简谱已经足够我表达我想表达的音乐了!
诚然,简谱在入门阶段具有优势。它简单直观,数字代表音高,更容易上手。但是,简谱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就像一个画笔有限的调色盘,无法调配出音乐的丰富色彩。
首先,在音高表达上,简谱的精确度远远不及五线谱。简谱只能粗略地标记音高,对于复杂的半音关系、变音记号,表达起来十分繁琐,容易发生误解。而五线谱通过在五条线上和线间的精确位置来表示音高,一目了然,毫不含糊。想想看,你是否经常在简谱上看到密密麻麻的升降号,晕头转向?
其次,在时值和节奏的表达上,五线谱更是拥有绝对优势。简谱的时值标记相对简单,对于复杂的节奏型、切分音,表达能力严重不足。而五线谱通过各种音符的时值、附点、连线等符号,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各种复杂的节奏,让音乐的律动跃然纸上。你是否曾经遇到过简谱上节奏标记混乱,难以把握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和弦!这是现代音乐弗成或缺的元素。简谱在和弦的表达上几乎是空白,只能通过文字或符号进行简单标注,无法直观地涌现和弦的构成、转位、连接。而五线谱可以通过在音符上方或下方标注和弦标记,清晰地展现和弦的构成和进行,让你对音乐的理解更上一层楼。
你可能会说,这些复杂的东西我暂时用不到。但是,音乐的世界是赓续发展的,你永远不知道未来会遇到什么。如果你想深入学习古典音乐,莫扎特、贝多芬、巴赫的乐谱都是用五线谱书写的。你想要与乐团合作,体验合奏的魅力,乐团演奏的都是五线谱。你想要创作更复杂的音乐作品,五线谱能为你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别忘了,无数伟大的音乐家都是通过五线谱来表达他们的音乐灵魂。钢琴巨匠郎朗曾说过:“学习五线谱是学习古典音乐的基础,没有五线谱,就无法真正理解古典音乐的精髓。” 爵士乐巨匠查理·帕克也强调:“学习五线谱能够赞助我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和声,从而更好地进行即兴演奏。”
所以,不要再找借口了!不要害怕困难,不要安于现状。学习五线谱,就像攀登一座高峰,虽然过程艰辛,但当你登上顶峰,看到的将是更壮丽的风景。
那么,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呢?
或许一开始你会觉得很困难,甚至想放弃。但是,请相信我,当你克服了这些困难,当你能够流畅地阅读五线谱,当你能够用五线谱表达你的音乐想法时,你会发现,你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你将不再是一个只会弹奏简单乐曲的音乐喜好者,而是一个真正理解音乐、热爱音乐的音乐家!你敢接受这个挑战吗?放弃简谱,拥抱五线谱,开启你的音乐新征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