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感觉到,即使学了一堆和声理论,写出来的东西还是少了点“味道”?你是否在分析乐谱时,总觉得有些和弦的走向超出了课本的解释范围,却又说不出哪里纰谬劲?告诉你一个秘密,音乐学院的教授们可能不会直接点破,但却深深渗透在他们教学中的“潜规则”——重属和弦。
别误会,我不是说教授们故意隐瞒,而是有些知识,需要你自己去领悟、去挖掘。重属和弦就是其中之一。外面上,它只是一个功能性和弦,在属功能和弦之前出现,起到强调主调的作用。但实际上,它却像一把钥匙,能打开通往更高级音乐表达的大门。
想象一下,你正在写一首恋爱歌曲,旋律平淡无奇。这时,你在属和弦之前巧妙地插入一个重属和弦,那一瞬间,音乐突然变得更加热情、更加戏剧化!这就是重属和弦的魔力——它能瞬间提升音乐的情感张力,让听众感受到更强烈的渴望和期待。
在和声课上,你可能会遇到很多关于重属和弦的练习题。这时,不要仅仅把它当作一个简单的功能和弦来处理。尝试去理解它背后的情感色彩,想象它所营造的氛围。例如,在解决重属和弦时,尝试使用一些微妙的变音,或者改变低音线的走向,你会发现,即使是同一个重属和弦,也能产生截然分歧的效果。
作曲课上,重属和弦更是你的秘密武器。当你感觉音乐缺乏推动力时,当你想要制造一个高潮时,当你想要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时,毫不犹豫地使用重属和弦吧!但记住,不要滥用它。重属和弦就像香料,用对了能画龙点睛,用多了反而会适得其反。
在分析乐谱时,特别是那些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你会发现重属和弦无处不在。肖邦、李斯特、瓦格纳等大师,都是运用重属和弦的高手。通过分析他们的作品,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重属和弦的用法和效果。尝试着去理解他们为什么要在那里使用重属和弦,以及它对整个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起到了什么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掌握重属和弦呢?
首先,要扎实掌握基本的和声理论。这是理解重属和弦的基础。其次,要多听、多分析经典作品。通过分析,你可以学习到重属和弦的各种用法和技巧。第三,要大胆尝试。在你的作品中,赓续地尝试分歧的重属和弦,探索它们的可能性。
一些有效的学习资源包含:
我在音乐学院学习期间,曾因为对重属和弦的理解不敷深入,在作曲课上遇到瓶颈。后来,我开始大量分析古典音乐作品,并尝试将重属和弦运用到我的作品中。通过赓续的实践和摸索,我逐渐掌握了重属和弦的精髓。我发现,重属和弦不仅能提升音乐的艺术性,还能赞助我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个实用的技巧是,尝试将重属和弦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使用重属七和弦、重属九和弦等。这些变形的重属和弦,能带来更加丰富的色彩和更强的表示力。
另一个技巧是,要善于利用上下文。重属和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处的和声环境。例如,在一个比较平淡的和声进行中,使用一个重属和弦,会产生非常突出的效果。
记住,重属和弦不是万能的,但它绝对是音乐创作和分析中弗成或缺的一部分。掌握了重属和弦,你就能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实质,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好地应对音乐学院的学习和挑战。 现在,你已经掌握了这个“潜规则”,接下来,就看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