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属和弦,这个看似基础的概念,实际上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绝大多数音乐人只将其视为通往主和弦的临时桥梁,然而,如果你能突破这个思维定势,掌握其隐藏的用法,你的音乐创作水平将实现质的飞跃,瞬间超出99%的同行!
副属和弦的惯例用法:连接与解决
在深入探讨高级用法之前,我们先快速回顾一下基础。副属和弦实质上是为非主音和弦服务的属和弦,它通过V-I的进行,增强了目标和弦的稳定性和吸引力。例如,在C大调中,V/V(G7)指向V(G),发明了更加强烈的进行感。
突破惯例:不解决的副属和弦
最常见的副属和弦用法是解决到其对应的和弦。然而,当我们将副属和弦“悬挂”在空中,不让其解决时,会发生什么呢?这种做法可以发明出意想不到的紧张感和色彩。
案例一:制造不稳定感
在一段C大调的和弦进行中,我们可以测验考试这样的变革:C - G/B - Am - F - D7(不解决) - G。这里的D7 (V/V)本应解决到G,但我们选择直接跳到G,使D7的属功能没有得到释放,营造了一种悬而未决的期待感,让听众忍不住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种手法适用于需要表达不安、焦虑等情绪的音乐段落。
案例二:发明瞬间的色彩变革
假设我们的和弦进行是Am - G - C - F。测验考试插入一个E7(V/VI)在Am之后:Am - E7(不解决) - G - C - F。E7原来应该解决到Am,但我们跳过了,直接进入G。E7的涌现短暂地照亮了Am和弦,并赋予其一丝异域色彩,随后立即消失,留下一种难以捉摸的印象。这种用法适合在重复性强的段落中制造惊喜,避免听觉疲劳。
半音进行的副属和弦:色彩的极致探索
半音进行自己就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而将副属和弦与半音进行结合,更是能发明出极其丰富的和声色彩。
案例一:半音上行
在C大调中,我们想从C和弦过渡到F和弦。惯例做法是C - F。但我们可以这样测验考试:C - C#dim7 (或者#IVdim7) - Dm7 - D#dim7 - Em7 - F。 其中C#dim7 解决到Dm7,D#dim7解决到Em7。虽然里面两个减七和弦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副属和弦,但是起到了副属和弦相似的效果,增强了到Dm7和Em7的倾向性。这种半音上行的手法,如同攀登阶梯,逐渐增强了向F和弦前进的动力,并同时赋予了和弦进行以独特的张力。
案例二:半音下行
假设我们要从G和弦过渡到C和弦。一个常见的做法是G - C。我们可以测验考试这样:G - G7 - Cmaj7 - Bmaj7 - Bbmaj7 - Amaj7 - Abmaj7 - Gmaj7 - G - C。 虽然里面的一些和弦不是严格的副属和弦,但是起到了相似的效果,形成了一种层层递进的音响色彩。这种半音下行的运用,带来一种忧郁、深沉的感觉,仿佛逐渐沉入深渊,最终回归平静。
副属和弦与模进:扩展和声的可能性
模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创作手法,而副属和弦的加入,可以进一步扩展模进的和声可能性。
案例:C大调模进
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基于V/V的模进序列。例如:
| Cmaj7 | Am7 | Dm7 | G7 | |:-------:|:-------:|:-------:|:-------:| | Dm7 | Bm7 | Em7 | A7 | | Em7 | C#m7 | F#m7 | B7 | | F#m7 | D#m7 | G#m7 | C#7 | |... 继续...| ...继续...| ...继续...| ...继续...|
在这个序列中,后三个小节的每个和弦都是前一个小节和弦的属和弦,但并非都要解决,可以每四小节解决一次,或者随意跳回之前的和弦,发生一种循环往复、赓续幻化的听觉感受。
特殊音色的副属和弦:突破调性的束缚
副属和弦不仅仅用于连接和声,还可以用于制造特殊的音色,甚至突破调性的束缚。
案例:升V/V
在C大调中,惯例的V/V是D7。但是,如果我们使用D#7(升V/V),会发生一种更加怪异、不和谐的效果。这种和弦自己就带有强烈的张力,可以用于表达愤怒、恐惧等极端情绪。更重要的是,升V/V可以赞助我们探索调性之外的可能性,为音乐创作注入新的色彩。
总结与建议
副属和弦的隐藏用法远不止以上几种。关键在于,我们要打破思维定势,敢于测验考试,勇于立异。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让你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更进一步。记住,真正的音乐大师,都是那些敢于打破惯例、探索未知的先行者。 现在,去发明属于你自己的独特音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