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音乐创作者,你是否曾坐在乐器前,脑中一片空白,感觉常用的和弦进行已经无法激起火花?C-G-Am-F、Dm-G-C这些经典的排列组合固然好听,但听多了、写多了,难免陷入套路,缺乏新意。
灵感的枯竭,往往源于对已知素材的过度依赖。
想要突破瓶颈,注入新鲜血液,不妨将目光投向那些不那么“常见”、却充斥个性和色彩的和弦。它们如同隐藏在调色盘深处的颜料,能为你的旋律和和声增添意想不到的亮度和深度。今天,我们就来揭开5个这样“冷门”的和弦的神秘面纱,看看它们如何瞬间点燃你的创作灵感,让你写出与众分歧的音乐!
在开始之前,请确保你对基础乐理,如大小调音阶、基本三和弦、七和弦以及罗马数字标记法有一定了解。我们将以C大调为例进行说明。
音响效果: 带着一丝忧郁、戏剧性和叹息感,色彩独特而浓烈。
构成: 在大调或小调中,以降低的二级音(♭2)为根音构成的大三和弦。例如,在C大调中,降低的二级音是D♭,以此为根音构成的大三和弦是D♭大三和弦 (D♭-F-A♭)。
功能与应用: 它通常被视为一个强烈的二级变体和弦,具有前属功能,最常见的用法是解决到属和弦(V)或主和弦(I)。从D♭大三和弦到G大三和弦(C大调的V级)或C大三和弦(C大调的I级),半音进行的根音(D♭到C)和内声部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常用于古典音乐(如贝多芬、肖邦),电影配乐,以及一些追求独特情感表达的摇滚和流行歌曲。
乐谱示例 (C大调):
♭IImaj -> V
(D♭ F A♭) -> (G B D)
♭IImaj -> I
(D♭ F A♭) -> (C E G)
歌曲示范: The Beatles - 《Because》。这首歌的副歌部分就使用了D♭maj和弦(在C大调的语境下),它独特而梦幻的色彩为歌曲增添了迷人的氛围。
音响效果: 极强的紧张感,渴望解决,充斥力量和压迫力,引人入胜。
构成: 增六和弦有好几种,德式增六和弦是在大调或小调中,以降低的六级音(♭6)为根音构建的,包含根音、主音(1)、降低的三级音(♭3)和升高的四级音(♯4)。例如,在C大调中,降低的六级音是A♭,和弦构成是A♭-C-E♭-F♯。请注意A♭到F♯是增六度音程,A♭到E♭是小三度,E♭到F♯是增二度,A♭到C是大三度。它可以看作是♭VI级的七和弦的一种变革或重构。
功能与应用: 这是最强大的前属和弦之一,总是解决到属和弦(V)。♭6音和♯4音会通过半音向外行进,汇聚到属和弦的根音上(在C大调中,A♭下行到G,F♯上行到G)。这种解决极具冲击力,能瞬间提升乐曲的戏剧性。广泛应用于古典音乐的高潮段落,以及一些史诗感或紧张感强的现代音乐。
乐谱示例 (C大调):
Gr+6 -> V
(A♭ C E♭ F♯) -> (G B D)
歌曲示范: 在许多古典音乐作品的高潮或转调前都能听到。虽然在流行音乐中不如其他和弦常见,但它是创作需要强大推动力和戏剧性张力段落时的利器。测验考试在准备进入副歌或桥段时使用它。
音响效果: 梦幻、朦胧、略带难过或温柔的色彩,提供一种“暂时逃离”主调的感觉。
构成: 在大调中,借用同主音小调的♭III级和弦,即以降低的三级音(♭3)为根音构成的大三和弦。例如,在C大调中,同主音小调是C小调,其♭III级音是E♭,构成的和弦是E♭大三和弦 (E♭-G-B♭)。
功能与应用: 这是一个常见的借用和弦。它可以作为前属和弦解决到IV级(如E♭maj到Fmaj),解决到VI级小三和弦(如E♭maj到Am,♭IIImaj到vi),或者创造色彩变革,甚至不解决直接回到I级或进行其他连接。常用于流行音乐、摇滚、R&B,用来制造一种柔软、内省或浪漫的氛围。
乐谱示例 (C大调):
♭IIImaj -> IV
(E♭ G B♭) -> (F A C)
♭IIImaj -> vi
(E♭ G B♭) -> (A C E)
歌曲示范: The Beatles - 《Hey Jude》。在歌曲的尾声部分,就出现了C大调配景下的E♭maj和弦(♭IIImaj),带来了非常独特和令人难忘的色彩变革。
音响效果: 悬浮感、不稳定、扩张、梦幻甚至有些不安,像是在空中漂浮,等待着陆。
构成: 由根音、大三度、增五度构成。例如,C增三和弦 (C+) 由 C-E-G♯ 组成。
功能与应用: 增三和弦没有明确的根音位置,因为它包含三个大三度音程,结构对称。它可以作为经过和弦使用,连接两个相距大三度的和弦(如Cmaj到Emaj之间可以使用C+)。更常见的用法是作为属和弦(V)的变体,即增五和弦(V+),用于增强解决到主和弦(I)的张力。属增五和弦的增五音会向上半音解决到主和弦的根音,同时属音解决到主音,引人入胜。常用于爵士乐、流行音乐中需要增强紧张度或营造迷幻氛围的段落。
乐谱示例 (C大调 - 作为V+):
V+ -> I
(G B D♯) -> (C E G)
歌曲示范: The Beatles - 《Oh! Darling》。这首歌在进入主歌时就使用了V+和弦(在A大调中是E+),极大地增强了解决到A大调的紧张感。
音响效果: 制造指向性很强的紧张感,带领听众“暂时转调”到另一个和弦,带来小小的解决和惊喜。
构成: 并非一个具体的和弦,而是一类和弦。它是指某个非主音和弦的“属和弦”。例如,在C大调中,vi级和弦是Am。Am的属和弦是什么?以Am为临时主音,其属和弦是E大三和弦或E属七和弦(E7)。E7就是C大调中的V/vi次属和弦。
功能与应用: 次属和弦的功能是临时加强其后面跟随的目标和弦的属-主关系,制造“小解决”。V/vi常用于引导到Am和弦,V/ii常用于引导到Dm和弦,等等。使用次属和弦能让原本平淡的进行变得更有条理和动力,带来色彩变革和推进感。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音乐风格,是连接和弦、丰富和声进行的重要手段。
乐谱示例 (C大调 - V/vi):
V/vi -> vi
(E G♯ B D) -> (A C E)
歌曲示范: 许多流行歌曲都会巧妙地使用次属和弦。例如,在一个Am - G - F - C的常见进行中,你可以在Am前插入一个V/vi (E7),酿成 E7 - Am - G - F - C,Am和弦的进入就变得更有力量和期待感。再如,《I Will Survive》等歌曲中都有明显的次属和弦应用。
这五种“冷门和弦”只是冰山一角,音乐的和声世界浩瀚无垠。它们之所以能点燃灵感,是因为它们跳出了我们习惯的思维定势,带来了新的听觉体验和连接可能性。
如何开始测验考试?
和弦不仅仅是配景,它们自己就承载着情绪和叙事。掌握并运用这些独特的和弦,就像拥有了更丰富的色彩库,能让你更精准、更生动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创意。
现在,别再对着空白的乐谱发愁了!拿起你的乐器,参照本文的示例,或者完全凭听觉去摸索。大胆地在你的旋律和和弦进行中加入这些“冷门”但迷人的声音吧!你会发现,一点点打破惯例,就能带来无限的灵感和惊喜。
创作的乐趣,就在于赓续的探索和发现。祝你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和声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