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哥们儿/姐们儿!别藏了,我知道你手里那首歌的Demo,是不是又双叒叕在用1645?别告诉我什么“经典永流传”,小心你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旋律,一配上这万年不变的套路,瞬间沦为大街上随时能被遗忘的“口水歌”!
咱们来聊聊听众吧。
他们每天被海量的音乐轰炸,打开任何一个播放列表,滑过几首,是不是感觉“这首歌好像在哪儿听过?”不是旋律雷同,就是那个熟悉的配景——没错,又是那个熟悉的和弦进行在作祟!
一开始,1645 (I-vi-IV-V) 确实悦耳,平安,像一杯温开水,不起眼但舒服。但当全世界都在喝这杯水,而且没有任何其他调味的时候,它就酿成了乏味、无趣、甚至令人反胃的白开水。听众已经对这种 predictable(可预测)的音乐感到严重的听觉疲劳了!
你以为你在创作?对不起,在听众耳里,可能只是流水线上的复制粘贴。他们对你的歌没有惊喜,没有感动,因为下一步要发生什么,他们的耳朵在第一个和弦响起的瞬间就已经预测到了。这,就是“口水歌”最致命的死法之一——死于毫无悬念的套路。
优点(它为什么流行):
缺点(它为什么是“套路”):
当然,我知道你想反驳:“可是XXX的歌也用1645,它就火了!”没错,有些歌确实使用了类似1645的常见进行,但它们成功的原因,绝对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和弦套路,甚至可以说,是它们强大的旋律、抓人的歌词、独特的编曲、或真挚的情感表达,拯救了这个随时可能让歌死掉的套路。
成功案例 (虽用套路,但别具一格):
(注意:许多经典流行歌使用了类似或变种的常见进行,如 1-5-6-4 等,这里用它们作为说明:)
这些歌证明了:在一个强大的核心创意(旋律、歌词、概念)下,即使使用常见和弦,依然可以成功。 它们不是靠套路成功,而是带着套路一起成功。
失败案例 (死于套路):
恕我不克不及点名道姓,但想想那些你听过一遍就忘、或者听前奏就知道副歌怎么唱的歌。它们的旋律可能普通,歌词可能平庸,编曲可能缺乏特色,而这时,如果再套上一个烂大街的和弦进行... Bingo!这就是一首尺度的“口水歌”,它死于每一个元素的平庸相加,而和弦套路是其中最容易被抓包的凶手。 这种歌往往是:听众听了无感 → 不会循环播放 → 很快被新的“套路歌”淹没 → 彻底死亡。
好了,埋怨够了,是时候给出解决方案了。想让你的歌活下去,而且活得精彩?请测验考试以下几种“急救”或“改造”手段:
跳出“七声音阶”的舒适区: 别只用自然大调或自然小调里的那七个和弦!
改变和弦的“站位”和“连接方式”:
探索分歧的“终点”(终止式):
给和弦“换个样子”(转位和七和弦/九和弦等):
玩转“转调”(Modulation):
别忘了其他元素才是你的救命稻草:
1645以及类似的常见和弦进行自己无罪,它们是音乐语言的基础。但如果你的创作仅仅止步于此,把它们当成可以一劳永逸的万能公式,那么你的歌离被遗忘在“口水歌”的海洋里就不远了。
作为音乐人,我们的使命是创造独特的声音,引发共鸣。不要害怕测验考试那些“听起来有点怪”的和弦或进行,多听分歧风格的音乐,分析它们的和声。把和弦套路当成创作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是时候跳出舒适区了。别让你的歌,死于无聊的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