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创作的旅程中,几乎每个学习者或喜好者都会接触到一些被反复提及的和弦进行,好比那个在流行音乐中无处不在的 I-V-vi-IV(卡农进行变体)或是爵士乐里经典的 ii-V-I。
它们听起来如此熟悉,以至于有人将它们称为“万能”和弦进行,似乎掌握了它们,就掌握了创作好听音乐的密钥。
但问题来了:和弦真的有“万能”的吗?过度依赖这些被验证成功的“套路”,究竟是通往高效创作的康庄大道,还是扼杀个性和创新的隐形牢笼?这个问题在音乐理论和实践领域引发了历久的讨论,至今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今天,我们就将舞台搭建起来,请出支持方和反对方,听听他们的声音,然后——由你来决定,站哪边!
正方辩手:它们是久经考验的基石,高效且实用!
支持“万能和弦进行”的一方认为,所谓的“万能”并非指它适用于所有音乐、所有情感,而是在特定的、尤其受欢迎的音乐风格(如流行、摇滚、民谣等)中,这些和弦进行表示出了极高的适用性、传播性和有效性。
他们会说:
正方认为,否定这些“万能”进行的价值是偏激的,它们是经过市场和时间双重检验的工具,合理利用它们,能赞助创作者更高效地表达。
反方辩手:过度依赖是创造力的慢性毒药!
反对方则对“万能”这个词表示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它具有极大的误导性,而过度依赖这些常见的进行,带来的弊病远大于益处。
他们会这样反驳:
反方强调,创作者应该勇于跳出舒适圈,挑战和弦使用的界限,探索属于自己的独特音乐语言,这才是通往真正艺术成就的道路。
现在,轮到你了——你站哪边?
听完了双方的观点,你有什么感受?在你的音乐学习、创作或欣赏经历中,你是否频繁地接触过这些所谓的“万能”和弦进行?它们对你而言,是得心应手的工具,是让你快速入门的向导,还是阻碍你探索更深条理音乐的枷锁?
你是否测验考试过有意避开它们,去构建完全分歧的和声序列?结果如何?你认为在流行音乐工业化生产的今天,这些“万能”进行是一定的高效选择,还是应该被警惕的创意陷阱?
请记住,这场争辩没有绝对的对错,它存在的价值在于引发我们对音乐理论的深入思考,以及如何更灵活、更有创造性地运用或突破这些理论。重要的不是站队自己,而是理解背后的逻辑,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现在,是时候发出你的声音了!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你的创作经验、你站哪一边,或者你是否有更独特的视角?让我们一起,继续这场关于和弦“万能”与否的精彩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