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弹琴乐谱网 > 琴记 > 《简谱和弦编配:告别土味伴奏,你真的会吗?》

简谱和弦编配:告别土味伴奏,你真的会吗?

当你满怀热情地拿起一份简谱,想要给它配上和弦伴奏时,脑子里是不是立刻蹦出了C、G、F、Am这几个最熟悉的和弦?你或许觉得,简谱嘛,这几个和弦换着用,总能搭上吧?

恭喜你,成功迈入了“土味伴奏”的陷阱。

很多初学者都有这样的误区,认为简谱和弦编配非常简单。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往往会让你的伴奏听起来很平淡、缺乏条理,甚至在某些地方和旋律听起来“打架”,显得格外俗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土味”。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如何能力避免“土味”,让你的简谱伴奏听起来既准确又动听呢?这需要我们放弃“简单论”,认真学习一些基础乐理和编配思路。

别扭的“土味”案例:简单粗暴的代价

我们拿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儿歌《小星星》为例。它的简谱主旋律是:

1 1 5 5 | 6 6 5 - | 4 4 3 3 | 2 2 1 - |

很多人会这样简单地配和弦(以C大调为例):

C C G G | Am Am G - | F F C C | G G C - |

听起来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勉强能听,但不足生动,甚至有点生硬?

再来看几个常见的错误配法,它们更容易导致“土味”甚至刺耳:

  • 在旋律是“4”(Fa)的时候,配上了G和弦(5 7 2)。 在C大调中,F(4)是下属音,它和G和弦的主音(5)构成了一个小二度或大七度的关系(取决于音高),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需要避免的碰撞音,听起来会很不和谐、很“别扭”。
  • 长期固定在一个和弦上,不跟随旋律变革。 好比一段旋律有好几个音,但你只用了一个C和弦。这会让伴奏缺乏色彩和进行感。
  • 和弦连接缺乏逻辑。 从一个和弦跳到完全不相关的另一个和弦,听起来会很突兀,没有流畅感。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仅仅停留在“和弦里包含旋律音”的外面,而忽略了和弦的“功能”、和弦之间的“连接”以及与旋律的“互动”。

告别土味的基础:你需要懂点乐理

别担心,我们不需要成为乐理专家,但一些基础知识是编配好和弦的基石。

  1. 调性(Key): 这是音乐的“家”。一个曲子通常会有一个中心音,所有的音和和弦都围绕它展开。了解调性,你才知道哪些和弦是这个“家”里的成员(调内和弦),哪些是外来的“客人”(调外和弦)。简谱中通常会标明调号(如1=C, 1=G),这就是告诉你这首曲子的调性。
  2. 音阶(Scale): 在确定的调性下,音乐使用的基本音集合。好比C大调音阶就是 Do Re Mi Fa Sol La Ti Do (1 2 3 4 5 6 7 1̇)。和弦通常就是从这些音里选取的。
  3. 常用和弦(Common Chords): 在一个调里,最重要的和弦是主和弦(I)、下属和弦(IV)和属和弦(V)。它们分别建立在音阶的第1、4、5级音上,通常由该级音、上三度音和上五度音构成三和弦。好比在C大调里:
    • I 级:C和弦 (1 3 5)
    • IV 级:F和弦 (4 6 1)
    • V 级:G和弦 (5 7 2) 除了这三个,ii级(2 4 6)、iii级(3 5 7)、vi级(6 1 3)和弦(通常是小三和弦)也非常常用,能增加色彩。ii、IV、vi属于下属功能组;I、iii、vi属于主功能组;V、vii(半减或减)属于属功能组。
  4. 和弦功能: 简单来说,主和弦(I)感觉稳定、是休息的地方;下属和弦(IV)感觉平稳、有向前推动的倾向;属和弦(V)感觉不稳定、有强烈回到主和弦(I)的趋势。理解这些功能,有助于你选择合适的和弦来配合旋律的情绪和走向。

告别土味伴奏:实用的简谱和弦编配流程

有了基础乐理垫底,我们可以遵循一套更科学的流程来编配和弦:

  1. 听熟旋律,理解乐句: 不要急着动手。反复听(或唱)旋律,感受它的情绪、节奏和分句。知道哪里是开头、哪里是结束、哪里是乐句的停顿。
  2. 确定调性: 查看简谱的调号(如1=C)。如果不确定,可以看看乐曲的最后一个音,它往往是主音。同时观察旋律中出现最多的音,特别是稳定音(1、3、5)。
  3. 找到旋律的稳定音: 在每个乐句的强拍落脚点(感觉旋律在这里“站住了”)上的音,往往是该小节或该位置重要的旋律音,特别是音阶中的1(Do)、3(Mi)、5(Sol)。这些音通常是对应和弦的根音、三音或五音。
  4. 为重要的旋律音选择候选和弦: 对于你找到的稳定音或强拍上的音,考虑在当前调内,有哪些常用和弦包含这个音?
    • 例:在C大调中,如果旋律音是“1”,候选和弦可以是 C(135), F(461), Am(613)。
    • 例:如果旋律音是“5”,候选和弦可以是 C(135), G(572), Em(357)。
  5. 考虑和弦连接的流畅性与功能性: 不要孤立地看一个音配什么和弦。从前一个和弦到当前候选和弦的转换是否流畅?选择的和弦功能是否符合当前乐句的情绪和走向?
    • 想想常用的、听起来很顺的和弦进行,好比I-IV-V-I、I-vi-IV-V、ii-V-I等。尝试将这些模式套用到你的乐句上,看看哪个最适合。
    • 乐句的结尾往往适合使用终止式,如V-I(最常用,结束感强)或IV-I(结束感较弱)。
  6. 试弹/试听,反复调整: 根据你选择的和弦弹奏或播放出来,结合旋律一起听。你的耳朵是最好的老师!听起来是否和谐?是否支持旋律的情绪?哪里听起来生硬或别扭?根据听感进行调整,尝试其他的候选和弦或和弦连接。
  7. 注意和弦变革的时机: 和弦纷歧定每个音都要换。通常在一个乐句、一个小节的开始,或旋律进行到重要位置时更换和弦。和弦的变革要与旋律的节奏和分句相配合。

告别俗套,让伴奏更出彩的进阶技巧

仅仅使用I、IV、V或者只使用调内三和弦,即使准确,也容易听起来比较单调。想让你的伴奏告别“土味”,增加色彩和动力?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 更频繁地使用ii、iii、vi级和弦: 它们能为主、下属、属功能组增加分歧的色彩。好比vi级和弦(Am在C调)常用来替代I级和弦,形成I-vi-IV-V的流行进行;ii级和弦(Dm在C调)常用于属前功能,引向V级和弦,构成ii-V-I的爵士常用终止。
  • 引入七和弦: 在三和弦基础上叠加一个三度音,可以增加和弦的丰满度和倾向性。特别是属七和弦(如G7在C调,5 7 2 4),它有强烈解决到主和弦(I)的倾向,能让乐句的结束感更强烈。
  • 尝试副属和弦(Secondary Dominant Chords): 这是非常有效的“去土味”手段。简单理解,它是某个调内和弦的“属和弦”。好比在C大调,属和弦是G,它的属和弦是D7。D7 (2 #4 6 ) 就叫做V/V(属的属和弦)。当你想要引向G和弦时,可以在它前面加上D7。这会发生强大的动力,让连接更生动、色彩更丰富。类似的还有V/IV(C调中的C7引向F)、V/vi(C调中的E7引向Am)等。但初学阶段,掌握V/V并恰当运用就很有赞助。
  • 短暂离调(Temporary Modulation)/借用和弦: 在乐曲的某个部分,临时借用邻近调或其他调的和弦,可以瞬间改变音乐色彩,带来新鲜感。副属和弦就是一种常见的短暂离调。这是一个更高级的技巧,需要对调性关系有一定了解,但它是让伴奏不再平庸的关键之一。
  • 考虑和弦转位: 和弦的组成音顺序分歧,就是分歧的转位(如C和弦可以弹135,也可以弹351或513)。合理使用转位可以让和弦之间的低音连接更顺畅,增加流动性。

总结

简谱和弦编配绝非仅仅是认识几个和弦并简单套用。它是一门需要理解乐理、分析旋律、考虑和弦功能和连接的艺术。告别“土味”伴奏,意味着你需要跳出I、IV、V的舒适圈,学习更多调内和弦,理解和弦的功能和连接,并敢于尝试副属和弦等增加色彩的手段。

这套流程和技巧,需要你在实践中反复练习、仔细聆听。试着给分歧的简谱配和弦,比较分歧的编配方案,相信你的耳朵会越来越“挑剔”,编出来的伴奏也会越来越动听,彻底告别那个“土味”的自己!

现在,拿起一份简谱,试着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给它配上不再“土味”的和弦吧!



相关话题:
告别土味   和弦选择   初学者   乐理基础   音阶   调性   伴奏   实用技巧   和弦编配   和弦进行  
吉他谱

兼容GTP格式

钢琴谱

流行,古典

歌曲简谱

流行歌曲简谱

学琴日记

常见的学琴问题

制谱

为最前最流行的歌曲投票制谱

用户中心

收藏乐谱,上传乐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