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六点半,闹钟准时响起。
小陈伸手按下,赖了五分钟床,然后迅速起床洗漱。简单吃了片吐司,冲了杯速溶咖啡,他背上吉他包,促出门。清晨的地铁略显拥挤,小陈习惯性地戴上耳机,里面播放的不是流行歌曲,而是他昨天备课时反复听的古典乐曲,脑子里过一遍今天要教的和弦进行和乐理知识。
七点四十,抵达琴行。他是最早到的几个人之一。打开门,开启灯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木头和弦的混合气味。他先处理昨天晚上学员发来的几条微信消息:一个问爬格子手指失足怎么办,一个问请假调课,还有一个发来了自己练习的视频请点评。他逐一回复,给出建议或协调时间。
八点到九点是固定的备课时间。翻开教学计划,他今天有五节课,从启蒙到初级再到提高。他会针对分歧学员的进度,准备相应的教材、练习谱例,有时还需要手写一些特殊的指法图。打印资料、调试音箱、检查琴弦状态,确保一切教学设备都能正常工作。
九点,第一位学员来了。是一个刚上小学二年级的男孩,对吉他充斥了新奇,但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小陈需要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导他认识琴头、琴颈、琴身,教他正确持琴姿势,耐心地纠正他愚笨的手指。一个音、一个弦、一个简单的节奏,都需要反复示范和鼓励。看着孩子在拨出第一个清晰的声音时脸上绽放的笑容,小陈心里也会涌上一丝暖意,这是启蒙教学特有的快乐。
接下来的时间被分歧的学员填满。有大学生成人,悟性高但练习时间少;有退休的阿姨,节奏感稍弱但学习态度认真;还有处于瓶颈期的初学者,反复在某个和弦或指法上卡壳。小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更多是“帮”。他需要观察每个人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好比针对手小的学员,他会推荐更适合的手型或指法;针对缺乏乐感的,他会多用比方和模仿;针对遇到困难想放弃的,他需要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
中午只有短短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啃个盒饭,顺便继续回复消息,处理一些琴行的杂事。下午的教学节奏依然紧凑。有时遇到突发情况,好比学员临时请假,或者遇到一个之前没预料到的教学难点,他都需要灵活应对。教授分歧的曲目,讲解分歧的技巧,从简单的C和弦到复杂的推弦、颤音,每一节课都是一次小小的挑战和探索。
看着学员从完全不会到能够弹奏出简单的旋律,再到考试考试完整的歌曲,那种陪伴成长的感觉,是这份工作最大的驱动力。但同时,长时间的站立、示范,以及精神的高度集中,也带来身体上的疲惫。尤其是一天下来要面对几十根分歧的手指、分歧的节奏错误、分歧的理解偏差,确实需要极大的耐心和重复的劳动。
晚上八点,最后一节课结束。送走学员,小陈开始整理琴房,收好教材和乐谱。但一天的工作并没有结束。他回到自己的小隔间,首先是行政收尾:核对今日课时、更新学员进度表、支配明天的预约。然后,他会花至少一个小时练习自己的吉他。这是他一天中最放松也最投入的时刻。弹奏自己喜欢的曲子,练习更高级的技巧,这是作为一名音乐人坚持进步、不被“掏空”的需要环节。他知道,只有自己赓续提升,能力更好地指导学员。
九点半,他可能会抽空看看行业内的教学视频,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或方法。或者回复学员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有时候,疲惫感会袭来,他会感到一丝压力:学生是否真的在进步?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但这些念头很快被对音乐自己的热爱和对明天教学的期待所取代。
夜里十点多,一切事务处理完毕,小陈能力彻底放松下来,听听音乐,看看书,或者和家人朋友聊聊天。简单洗漱后,躺在床上,脑海里可能还会回放今天某个学员终于弹出流畅分解和弦的瞬间,或者某个孩子兴奋地抱着吉他喊“我学会了!”的场景。
吉他助教的一天,没有想象中的光鲜亮丽,充斥着重复、琐碎和体力的付出。但这份工作的快乐,也远不止简单的“教与学”。它藏在每一个音符里,藏在学员进步的笑容里,藏在自己指尖流淌出的旋律里。辛苦是常态,快乐是奖赏,而热爱,则是支撑这一切走下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