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玩吉他,断断续续算起来,也有三年多了。
刚开始学琴那会儿,热情高涨,眼里只有速成。跟着网上的视频学和弦,扒几个流行歌的弹唱,能自娱自乐,能在朋友聚会上露一手,就觉得挺满足了。那时候,乐理?那是什么?听起来好枯燥,跟我只想帅气地弹出歌的目标,好像没啥关系。
然而,时间慢慢过去,我的“进步”开始变得诡异。能弹的歌是多了些,指法也熟练了点,但总觉得,我只是个“复读机”。看到谱子或Tab,我就照着弹;没有谱,脑子就一片空白。那种感觉,就像手里拿着一把锄头,只能照着别人开垦好的地耕作,自己完全不知道该去哪里开垦。
扒谱,成了最头疼的事。 以前觉得能听音扒和弦、扒旋律的人神了,现在才知道,那不是天赋,那是乐理的武装。我呢?只能靠反复听、反复试错,效率低不说,很多复杂的和弦构成、旋律走向,根本听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只能死记硬背。遇到稍微复杂点的Jazz或者Fusion,直接抓瞎,因为我根本不懂它们的“语言”。
即兴,更是我的噩梦。 每次想在歌曲间奏来一段炫酷的Solo,结果永远只有那几个万年不变的五声音阶盒子,弹出来的器械干巴巴的,毫无新意,也听不出和配景音乐有什么“交流”。我根本不知道分歧的和弦下该用什么音阶,不知道怎么制造张力、怎么释放,一切都像是随机的碰撞,而非有意识的表达。看着那些信手拈来、情感充分的乐手,那种挫败感简直能把我淹没。
创作,就更别提了。 脑子里偶尔冒出一些旋律片段,但完全不知道怎么把它们发展成一首完整的歌。和弦进行只会用最简单的“万能和弦”,写出来的器械不是陈词滥调,就是结构混乱。我想表达一种情绪,但发现自己根本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和“语法”。音乐的语言对我来说,是破碎且贫乏的。
加入乐队后,我的“亏”更是裸露无遗。 排练时,乐手们讨论着“根音”“三音”“五音”,“二级小七”“属七降九”……我坐在那里,像个听天书的傻瓜。看人人轻松地舆解并演奏复杂的和弦进行,而我只能靠死记硬背住某个段落的“形状”。别人一个眼神、一个简单的术语,就能快速调剂演奏,而我只能茫然地跟着,生怕拖了后腿。那种感觉,否则则能力不足,更是沟通障碍,觉得自己完全无法融入音乐的深层交流中。
这三年,我看似弹得越来越“快”,指法越来越“花”,但内心深处知道,我只是个缺乏灵魂的演奏机器。我离真正的“音乐家”差得太远太远。我的进步速度,因为缺乏乐理的支撑,变得异常缓慢且充斥瓶颈。我花了很多时间在低效的练习和摸索上,这些时间如果用来系统学习乐理,我的理解和能力会是现在的多少倍?
我的“亏”,亏在时间,亏在效率,亏在视野,更亏在,我一直在门外徘徊,没能真正走进音乐美妙而广阔的世界。
那个“醒悟”的瞬间,发生在一次极其不顺利的乐队排练之后。看着队友们无奈又鼓励的眼神,我突然意识到,我不克不及再这样下去了。我不是没有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向错了,或者说,我缺少了最重要的那个“指南针”。那一刻,我彻底明白了,乐理不是枯燥的理论,它是理解音乐、沟通音乐、发明音乐的“语言”和“地图”。没有它,一切进阶都将异常艰难。
于是,我决定,从头开始补习乐理。虽然已经走了三年弯路,虽然起步比别人晚,但至少,我终于踏上了正确的途径。我知道接下来的学习会充斥挑战,但我更知道,这扇门一旦打开,我所能看到的风景将是前所未有的。
希望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如果也在吉他路上感到迷茫或瓶颈,或者还在犹豫要不要学乐理,请千万不要再走我的老路了。早一天掌握音乐的语言,你的吉他之路,将会开阔无数倍,你所能体验到的音乐乐趣,也将是截然分歧的条理。别等弹了三年、五年,才追悔莫及——那个“亏”,真的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