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或者更大一些?零基础?看到这些词,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曾经觉得,学习一门新的乐器,好比吉他,已经是一件遥弗成及、甚至有些可笑的事情了?
1. 那些压在心头的顾虑和自我怀疑
是的,我就是那个在三十岁后才第一次认真触碰吉他的人。
在此之前,我对音乐的理解仅限于听歌。每当脑海里闪过“学吉他”的念头,总有无数个声音跳出来泼冷水:“都这把年纪了,手指早就僵硬了吧?”“记忆力不如年轻人,肯定学得慢。”“零基础诶,连谱子都不认识,怎么可能学会?”“哪有那么多时间练习?工作、家庭,哪样不耗费精力?”最可怕的是那种隐秘的自我否定:“这么晚才开始,是不是太晚了?是不是注定学欠好?别折腾了。”这些顾虑像一张无形的网,将我牢牢困住,让我看着网上那些年轻的吉他手,只能心里默默羡慕。
2. 决定开始的那个小小契机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往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对我来说,是某天刷到一个视频,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人,愚笨却认真地弹着一首简单的曲子,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那一刻,我突然被击中了。不是因为他弹得多好,而是因为他 正在做。我问自己:我为什么不克不及试试?我一直渴望一个能让自己放松、能表达情感的喜好,一个纯粹属于自己的角落。吉他,这个尘封已久的愿望,在那一刻突然变得清晰而迫切。我意识到,年龄不是阻碍,真正的阻碍是我自己内心的设限。我需要一个出口,需要一些新的色彩来点缀日复一日的生活。
3. 学习路上真实的挑战和困难
下定决心是第一步,而现实的学习过程,远比我想象的要困难。最开始,按弦就像是和自己的手指作对,指尖痛得像扎了无数根针,甚至磨出了水泡和硬茧。学习和弦转换,尤其是那个传说中的F和弦,简直是噩梦,手指僵硬,声音闷响或发不作声,感觉自己像个完全不协调的机器人。右手拨弦或扫弦也总是找不到节奏感,不是快了就是慢了。而且,成年人的时间碎片化,很难找到大块的练习时间,经常是刚有点感觉,就被各种杂事打断。进步非常缓慢,有时候练了半天,感觉还是在原地踏步,巨大的挫败感袭来,无数次想把琴丢在一边。
4. 如何调整心态和克服困难
幸运的是,我没有放弃。我开始寻找方法:首先,调整心态。我告诉自己,我不是要成为演奏家,我只是想享受弹琴的过程。慢一点没关系,弹欠好也没关系,只要每天都有微小的进步就好。其次,分解目标。把学习任务拆解到最小单元,好比一天只练一个和弦的按法,或者只练习两三个和弦之间的切换,哪怕只练15分钟,也比不练强。第三,寻找合适的资源。一个有耐心、理解成年人学习特点的老师或者一套系统的、节奏舒缓的网课非常重要。他们能提供正确的指导,避免走弯路。第四,接受不完美。刚开始弹出的声音可能很糟糕,但那是正常的,允许自己犯错,把每一次失败都看作是学习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坚持!哪怕一天只摸琴十分钟,也要坚持这种习惯。
5. 成年后学习的独特优势
别以为年龄大了就全是劣势。事实上,成年人学习也有其独特的优势。我们有更强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更快地理解乐理知识,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更懂得自律的重要性,一旦设定了目标,更能坚持执行练习计划。我们的人生阅历让我们对音乐有更深刻的情感共鸣,更能体会旋律中的意境。而且,成年人学习通常是为了自己内心的热爱,没有升学考级的压力,更能纯粹地享受学习过程。
6. 吉他学习带来的改变和收获
学会弹吉他,不仅仅是多了一项技能。它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改变。首先,它成了我释放压力、放松身心的重要方式。每天工作结束后,抱起吉他,世界的喧嚣仿佛就此隔绝,只有指尖的触感和琴弦的共鸣。其次,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我找回了久违的造诣感和自信心,这种感觉也迁移到了生活的其他方面。我开始相信,只要肯付出努力,很多看似弗成能的事情都是可以实现的。通过加入一些线上的成人学琴社群,我还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人人一起交流、互相鼓励,感觉不再孤单。更重要的,是生活多了一份宁静、一份乐趣、一份可以随时取用的慰藉。
7. 给同样有顾虑的你: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如果你也曾因为年龄、因为零基础而对学习吉他(或任何新事物)望而却步,请听听我这个过来人的心声:真的,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不要被年龄的数字所束缚,不要被别人的看法所左右,更不要被自己内心的恐惧所打败。学习新的技能,追求内心的热爱,从来都没有“最佳时期”,你下定决心并迈出第一步的那一刻,就是最好的开始。成年人的世界更需要勇气去考试考试、去探索、去为自己而活。拿起你心中的那把琴吧,去感受音乐带给你的力量和快乐。你失去的只是犹豫的时间,而你收获的,将是无限的可能和更丰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