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吉他这事儿,在我心里长草不是一天两天了。
每次看弹唱视频,总觉得背着琴酷酷的,手指在弦上跳跃,流畅的旋律倾泻而出……哎呀,那画面太美!终于下定决心要入了,可一看价格,动辄一两千甚至更贵,对于只是想试试看的新手小白来说,着实有点下不去手。
于是,我开始在各大平台做功课,搜索“入门吉他”、“性价比高吉他”之类的关键词。不出所料,卡马这个名字频繁出现,各种推荐软文都吹它是“新手神器”、“千元内无敌”、“真香警告”。看着那诱人的价格,再对比一下那些动辄大几千的品牌,我的心动摇了——或许,这就是我开启音乐之路的敲门砖?在预算的驱使下,我最终选择了卡马。
初见:这卡马,还真有点“真香”!
下单、等待、收货。箱子打开那一刻,说实话,我还是挺惊喜的。吉他外观挺漂亮,烤漆看着也算光滑,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不像特别廉价的玩具。对照着教程调了调音(虽然老跑),小心翼翼地按了几个简单的和弦:C、G、Em、Am。哇!真的发出声音了!虽然有点杂音,但感觉自己真的能弹吉他了!那一刻,确实觉得这钱花得挺值,网上的推荐看来不假,卡马这价格能买到这样的琴,对我这个零基础小白来说,初步印象是“真香”的。
深入:吉他为啥这么难?原来是“坑”!
然而,这股新鲜劲儿和“真香”的感觉没持续多久。当简单的和弦练熟了,准备挑战稍微复杂一点的,好比让无数新手闻风丧胆的F和弦,噩梦就开始了。
血泪细节一:指尖的疼痛不是开玩笑。 练F和弦需要横按,天知道我使了多大的劲儿!手指按到发白,指尖像被刀割一样疼,休息一下再练,发现指尖居然磨出了小水泡!我去网上搜,很多人说练吉他手指疼是正常的。但为什么我感觉特别费劲?后来才知道,很多入门琴为了省成本,出厂时弦距(弦到指板的距离)调得比较高,弦距高意味着你需要花更大的力气才能把弦按实,尤其对于手指力量不足的新手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我的卡马,弦距就明显偏高,这让我的练琴之路充满了物理上的痛苦。
血泪细节二:音色总觉得不太对劲。 跟着网上的谱子弹,总感觉音色跟原曲差得有点远,听起来有点单薄、不足丰满。有时候甚至感觉有些音不准,反复调弦也没用,或者刚调好弹一会儿又跑音了。这让我很困惑,是我的问题,还是琴的问题?后来和一些弹吉他久的朋友交流才知道,入门琴在音色表示上通常会有差距,究竟材质、工艺摆在那里,对音色的要求就不克不及太高。而且琴的稳定性不足,确实更容易跑音。
血泪细节三:那些送的“赠品”。 当初买琴送了一堆配件,变调夹、拨片、琴弦、背带等等。结果变调夹夹不紧,按弦效果欠好;送的拨片薄得像纸,手感很差;送的琴弦感觉锈得快。品丝(指板上的金属条)边沿摸起来也不算特别光滑,有时候快速移动手会有点刮手感。这些小细节虽然不致命,但累积起来,也挺影响心情和使用体验的。
卡马吉他入门,真香还是坑?血泪史告诉你真相!
综合我的血泪经历,回过头来看卡马吉他作为入门琴,它到底怎么样?
它确实有“真香”的一面:
但它“坑”的地方也很明显:
所以,真相是:卡马吉他既是“真香”的敲门砖,也是一个带着不少“坑”的挑战。它降低了入门的门槛,但同时也可能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它适合那些:预算极度有限,只是想花最少的钱试试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吉他,而且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克服吉他自己的不足带来的额外困难 的新手。它可能不适合那些:容易因为疼痛和挫败感放弃,或者对乐器手感和音色有一定要求 的新手。
我的血泪教训和给新手的建议:
如果时间倒回,我还会选择卡马吗?也许会,但心态会完全分歧。如果你的预算实在有限,决定入手卡马或者类似价位的入门琴,请做好以下心理准备并考虑我的建议:
我的卡马吉他现在还在角落里,虽然经历了一段血泪史,但它确实带我入了吉他的门。现在我已经换了更好的琴,回想起来,卡马就像一个严厉的教练,用疼痛和困难磨练了我的意志。所以,卡马吉他,它不是完美的“真香”,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坑”,它是无数吉他新手入门路上的一个真实写照,一段混合着希望、疼痛和成长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