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琴友,提到练琴就皱眉头?感觉就像日常必须完成的任务,特别是那些看起来简单、重复性高的基础练习,好比拉空弦。
是的,只是拉响一根什么都没按的弦,听起来确实缺乏旋律的吸引力,容易让人产生“这有什么好练的?”的疑问,久而久之,练琴就真的变得像喝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甚至感到枯燥乏味。
但如果练琴像喝水一样枯燥,也许不是练琴自己的问题,而是我们还没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度和乐趣?尤其空弦练习,它绝非仅仅是手指不按弦时的随便一拉,而是一门深邃的“艺术”,一门需要你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感受、用身体去控制的微妙艺术。
什么是“空弦的艺术”?它体现在对每一个声音细节的极致追求。
首先,是音色的纯粹与美感。拉响空弦,你的目标不该该是“发出声音”就好,而是要探索如何让这根弦发出最纯净、最丰满、最富有共鸣的声音。这需要你仔细感知弓毛与琴弦的接触点、角度和压力,找到那个能让琴弦自由振动、琴体充分共鸣的“甜蜜点”。练习在分歧的弓速下坚持音色的稳定与集中,是打磨美妙音色的第一步。
其次,是运弓的丰富与控制。在同一根空弦上,你可以练习无数种运弓方式。从慢而稳的长弓,感受声音的绵延和呼吸感;到快速而富有弹性的分弓,训练弓子的反应速度和手指的灵活度。你可以在空弦上练习流畅的连弓,感受弓子换向时的平滑无痕;也可以练习各种断弓、跳弓的基础形态,感受弓子与弦短暂而清晰的接触。空弦是训练你对弓段、弓速、弓压综合控制的最佳实验室。
再者,是力度的细腻条理。如何在不改变弓速的情况下,仅通过弓压的细微调整,拉出从最轻柔如耳语(pianissimo)到最洪亮如歌唱(fortissimo)的声音?这需要极高的敏感度和控制力。在空弦上练习渐强(crescendo)和渐弱(decrescendo),感受声音如同海浪般涌起又退去,是培养音乐表示力的基础。
最后,是琴体共鸣的感知。当空弦发出一个美妙的声音时,你会感觉到整个乐器都在振动。学会聆听这种共鸣,感受声音在琴体内的回旋和散发,这不仅有助于你找到更好的发声方式,也是理解乐器发声原理和培养音乐听觉的重要环节。
如何系统地掌握这门“空弦的艺术”?《空弦练习十首练习曲》这类教材,就是你探索这门艺术的绝佳途径。它们并非随机的音符组合,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训练模块。这些练习曲可能包含针对特定弓法(如分歧速度的拉推弓、弓根弓尖的控制)、节奏型变革(如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下的运弓)、以及力度变革(如复杂的渐强渐弱标记)的挑战。通过它们,你被引导去细致地感知每一次运弓带来的声音反馈,反复打磨和优化你的发声技巧,将对空弦的理解从简单的“拉响”提升到富有表示力的“塑造声音”。
当你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空弦练习,将它视为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声音世界去探索,去雕刻,去感受,你会发现它不再是乏味的重复,而是通往更高级演奏技巧和更美妙音乐表示力的必经之路。掌握空弦的艺术,是成为一个真正能用乐器“歌唱”的演奏者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