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学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朋友,可能都会经历一段枯燥的空弦练习时光。
全弓、分弓、连弓……一遍又一遍地拉响没有按指的琴弦,似乎只是为了让右手能初步掌握运弓的技巧。然而,随着演奏水平的提高,当左手开始忙碌于音阶、琶音、乐曲时,空弦练习往往会被放在次要甚至遗忘的位置。
但这引出了一个许多学习者可能从未深入思考的疑问:那些在舞台上光芒四射、技艺炉火纯青的弦乐大师们,难道不需要练习基础的空弦了吗?事实恰恰相反。许多顶级演奏家仍会花费大量时间反复锻炼最基础的空弦,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空弦练习,对于高手而言,还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武器”?
颠覆认知:空弦练习并非只属于初学者
正是如此!空弦练习绝非仅仅是给初学者打基础的专利。对于达到一定水平,特别是追求卓越音色和细腻表示力的高手们来说,空弦是他们连续精进、坚持巅峰状态的“秘密武器”。当按指和音准已经成为一种本能,演奏者的注意力便能完全集中在弓与弦的每一次接触上。空弦练习移除了左手的干扰,提供了一个纯粹的环境来极端专注地打磨右手弓法的每一个细节。
高手在练习空弦时,追求的已不是“拉响”,而是对声音的极致控制和雕琢。他们关注的重点包含:
挑战高手的极限:以《空弦练习十首练习曲》为例
为了系统化地进行这种高阶的空弦训练,一些教材或练习集会专门设计针对空弦的练习曲,好比概念上的《空弦练习十首练习曲》,或者那些经典练习曲集(如开赛、塞夫契克等)中专门针对空弦的部分。这些练习曲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经过精心设计,将上述对细节的追求转化为具体的练习任务。
例如,一套典型的空弦练习曲可能包含:
这些练习曲看似简单,但它们挑战的正是即便高水平演奏者在运弓平稳、发音清晰、力度变革、节奏精确等方面的极限。它们迫使演奏者将注意力集中在纯粹的声音和弓法机械性上,从而达到极致的控制力。
高手锻炼空弦时的专注状态
想象一下,一位世界级的弦乐演奏家,在宁静的练习室里,手里拉着的不是肖邦的夜曲,不是巴赫的赋格,而是最简单的空弦。他们的神情是极其专注的,耳朵不是在听音准,而是在分辨声音中最细微的瑕疵、最微妙的音色变革。他们可能闭着眼睛,全心感受弓毛与琴弦的每一次摩擦,每一次振动。他们不是在机械地运动,而是在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与乐器、与声音进行一次亲密的交流。
每一次弓的运行,每一次声音的发出,都是一次精密的实验和调整。他们追求的不是拉对音,而是拉出那个理想中的、丰满而纯净、富有生命力的声音。这种对基础细节的极致追求,正是将普通演奏者与真正的大师区分开来的关键所在。
结论:基础,是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所以,弦乐高手的“秘密武器”并非某种神秘的技巧或乐器,而是对最基础练习——特别是空弦练习——持之以恒的打磨与探索。空弦练习贯穿于他们整个演奏生涯,是他们坚持弓法控制、提升音色品质、深化音乐表示力的重要手段。
它提醒着所有有志于达到更高演奏水平的弦乐学习者:基础并非一旦跨过便可丢弃的门槛,而是支撑你赓续向上攀登、并在顶峰站稳脚跟的永恒基石。那些看似枯燥的基础练习,恰恰蕴含着通往卓越的真正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