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半吉他手而言,EADGBE,即从第六弦到第一弦依次是E、A、D、G、B、E,如同他们的“母语”。
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调弦方式,是构建和弦、练习音阶、弹奏歌曲的基础。标准调弦的普及性意味着大量的教材、乐谱和教学资源都基于此。这种便捷性无疑降低了学习门槛,让无数人得以轻松入门吉他世界。
标准调弦的优势显而易见。它使得常用的和弦指法易于记忆和转换,方便吉他手快速演奏各种风格的音乐。例如,常见的开放和弦(如E大调、A大调、D大调)都可以在标准调弦下轻松实现。此外,音阶的指法也相对规律,便于吉他手在指板上进行即兴演奏和乐句构建。
然而,这门“母语”有时也会成为“牢笼”。当我们过度依赖标准调弦时,可能会陷入思维定势,限制了音乐创作的想象力。某些音乐风格,如布鲁斯、开放式调弦的Slide吉他、或者需要特殊音色的前卫摇滚,标准调弦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例如,在D调开放式调弦(DADGAD)中,只需要横按即可获得一个D大折衷弦,这在标准调弦下是难以实现的。这种开放式调弦特别适合演奏民族音乐、凯尔特音乐,以及一些需要连续低音的和声织体。更进一步,drop D调弦(DADGBE),通过降低第六弦的音高,可以轻松演奏强力和弦(Power Chord),并获得更厚重的低音效果,这在重金属和硬摇滚音乐中非经常见。从音乐理论的角度来看,改变调弦方式会直接影响指板上音符的排列,进而改变和弦和音阶的指法。一种调弦方式下难以实现的和弦,在另一种调弦方式下可能变得轻而易举。
许多伟大的吉他手都通过探索分歧的调弦方式,创造了奇特的音乐风格。Joni Mitchell以其丰富的另类调弦而闻名,她的作品充斥了奇特的和声色彩和节奏感。Jimmy Page在齐柏林飞艇的歌曲中也频繁使用分歧的调弦方式,为他的吉他演奏带来了更为广阔的音域和音色选择。
标准调弦是吉他学习的基础,但它并非唯一的选择。我们是否应该跳出这门“母语”的舒适区,去探索更多未知的音乐领域?我们是否应该考试考试分歧的调弦方式,去挖掘吉他更多的可能性,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奇特声音?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位吉他手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