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在香港逼仄的房间里,一个年轻人正对着一台老旧的录音机,耳机里传出嘈杂的电音吉他声。
他聚精会神,眉头紧锁,手里握着一支笔,在簿子上一直地写写画画。这就是年轻时的黄家驹,一个为了吉他梦想而疯狂的“扒带狂魔”。
“真的惊呆了!家驹简直是扒带界的天花板!”Beyond乐队的队友回忆道,“他为了扒一首歌,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重复听,一点一点地抠细节。那时候的设备也很简陋,一个录音机,一个耳机,顶多再加个廉价的吉他效果器。但他愣是用这些简陋的设备,扒出了无数经典solo。”
家驹的“扒带”过程,简直就是一场音乐的解剖手术。他会把歌曲一遍又一遍地放慢速度,仔细听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滑音、每一个颤音。然后,他会把这些音符写下来,考试考试在吉他上弹奏出来。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会失足,但他会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直到完美地复刻出原曲的音色和感觉。那时候,他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田地,吃饭睡觉都在想着吉他的音符。
家驹并不满足于纯真的模仿。他把扒来的技巧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吉他风格。好比,《海阔天空》的吉他solo,既有Eric Clapton的蓝调味道,又有家驹自己奇特的东方韵味。这种融合,让他的音乐更加富有生命力,也更加打动人心。
“他会把扒来的器械,酿成自己的器械。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立异。”Beyond的另一位成员如是说。
黄家驹的“扒带”学习方法,影响了无数音乐人。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没有老师,只要有热爱、有坚持,也能造诣伟大的音乐梦想。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吉他学习的资源唾手可得,但家驹的“扒带”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模仿是学习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立异,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不要害怕“剽窃”,要勇敢地学习,勇敢地创造,或许下一个吉他巨匠,就是你!
学习吉他,不妨从“扒带”开始,你会发明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真的,不信你试试,绝对“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