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许飞的《父亲写的散文诗》,就被深深地击中了。
那娓娓道来的旋律,朴实无华的歌词,像一把钥匙,开启了记忆深处关于父亲的片段。只是,一遍遍地听,一遍遍地被感动,总觉得还缺了点什么。也许,缺的就是一种更深入的介入,一种更真切的理解。
于是,我开始寻找这首歌的吉他谱。作为一名略有吉他基础的乐迷,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双手,用音符,去还原这首散文诗背后的故事,去体会那份父爱的厚重与深沉。过程并不容易。和弦转换是最初的拦路虎。那些略带忧伤的七和弦,那些充斥希望的大三和弦,要在指尖流畅地切换,需要重复练习,需要找到它们之间的微妙连接。一开始,我的手指僵硬,声音也显得生涩,仿佛在愚笨地讲述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故事。
但我没有放弃。我一遍遍地听原唱,感受许飞在每一个音符里的情感,然后一点点地抠谱,练习指法,体会和弦的色彩。我发明,那些看似简单的和弦,在不合的段落,却有着不合的含义。好比,那些略带忧伤的Minor和弦,仿佛是父亲在面对生活压力时的隐忍和无奈;而那些明亮的大Major和弦,则像是他对孩子,对家庭的希望和守护。每一次和弦的转换,都像是一次情感的递进,一次灵魂的触碰。
最难的部分,是间奏的指法。那些快速的音符,仿佛是父亲在岁月中促流逝的时光,而我,却无力挽留。我一遍遍地练习,直到手指开始麻木,直到指尖磨出了水泡。但当最终能够流畅地弹奏出这段旋律时,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造诣感。那不仅仅是技巧上的突破,更是情感上的释放。我仿佛看到了父亲年轻时的身影,看到了他为了家庭默默付出的背影。
完成这首歌的吉他弹唱,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掌握了一首歌曲,更是一次与歌曲中的父亲进行灵魂对话的机会。每一个音符,都像是一句无声的告白,诉说着父亲的爱,也诉说着我内心的愧疚和感激。通过吉他,我仿佛看到了父亲眼角的皱纹,听到了他粗拙的手掌摩挲着我的头发,感受到了他深沉而又无私的爱。
我不再只是一个听众,而是一个介入者,一个用音乐去理解父亲,去表达情感的歌者。吉他,成为了我与父亲之间的一座桥梁,连接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能够让我们超出时空的限制,与我们爱的人,进行一场灵魂深处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