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小雅,阿哲是我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
在这个小镇上,孩子们的生活仿佛被一张无形的网束缚着——补习班、奥数竞赛、各种考级,仿佛不争先恐后地往前冲,就会被时代抛弃。阿哲,却像个异类。
当别人家的孩子埋头苦读,为了一分两分争得面红耳赤时,阿哲却整天抱着他那把破旧的吉他,盘弄着生涩的琴弦。他爸妈没少为此头疼,骂他“不务正业”,恨不得把吉他砸了。可阿哲总是默默地把吉他捡起来,擦干净,然后继续练习。他眼神里有一种执拗,像是要反抗整个世界。
阿哲的吉他是二手货,还是我爸托人从城里淘来的。那把吉他伤痕累累,弦都有些生锈,可阿哲却视若珍宝。他没有钱报吉他班,就自己上网找教程,一遍遍地看,一遍遍地练。手指磨出了血泡,他就用创可贴包上,继续练。我经常看到他坐在家门口的小板凳上,夕阳洒在他的身上,他专注地弹着,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他的音乐。
阿哲攒钱的方式也很特别——捡娃哈哈的瓶盖。我们这儿的人都喜欢喝娃哈哈,喝完的瓶盖随手就扔了。阿哲每天放学后,就背着一个破书包,在街上、公园里、垃圾桶旁,一个一个地捡。别人讥笑他,说他捡破烂,他也不生气,只是笑笑,然后继续捡。我知道,他攒瓶盖是为了换钱买吉他弦,买教材。
我问过他,为什么这么喜欢吉他,这么喜欢音乐。他总是缄默一会儿,然后说:“我也不知道,就是觉得弹吉他的时候,我能力真正地表达自己。那些说不出口的话,那些压在心里的情绪,都能通过音乐释放出来。”
我知道他指的是什么。在这个“内卷”的大环境下,阿哲的压力并不比别人小。他也要面对父母的期望,老师的压力,同学之间的竞争。但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把自己酿成一个只会学习的机器。他选择了用音乐来反抗压力,来表达自我。
他最喜欢弹《孤勇者》。他告诉我,这首歌里有一种力量,一种不平服的力量。他觉得歌词写的就是他自己,是每一个在困境中挣扎,却依然不放弃希望的人。
我第一次听到阿哲弹《孤勇者》的时候,是在一个夏夜。那天晚上,月亮很亮,星星也很亮。他坐在家门口,抱着吉他,开始弹唱。他的声音嘶哑而充斥力量,吉他的旋律略显粗拙,却饱含真情。我听着听着,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
他的歌声在夜空中回荡,仿佛在向整个世界宣告他的存在,他的态度。那一刻,我觉得他不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少年,而是一个真正的勇士。
后来,阿哲把他的弹唱视频发到了网上。没想到,一下子就火了。很多人被他的歌声感动,被他的故事激励。他们说,阿哲让他们看到了青春的另一种可能,让他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他们说,阿哲让他们相信,即使在“内卷”的大环境下,也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勇敢地表达自己。
阿哲火了以后,并没有改变。他依然每天捡瓶盖,每天练吉他,每天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我知道,他不会被眼前的名利冲昏头脑。因为他心里有更重要的器械,那就是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我表达的渴望。
阿哲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事理:青春不是只有一条路,不是只有“内卷”才是唯一的前途。我们应该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发明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即使这条路充斥了荆棘,即使这条路与众分歧,也要坚持走下去。因为只有这样,我们能力真正地活出自我,活出价值。
而阿哲,用他的娃哈哈瓶盖和他的吉他,为我们所有人上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