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吉他快十年了,从最初的桃李满天下,到现在的门可罗雀,这变革快得让我措手不及。
这一切,都得从那些所谓的“AI吉他教学神器”说起。
记得半年前,小伟还是个每周准时来上课的勤奋学生,对基础乐理一窍欠亨,和弦转换磕磕绊绊。每次看到他进步一点点,我都特别有造诣感。可现在呢?
那天,小伟上完课,我照例安排了新的练习曲。他犹豫了一下,吞吞吐吐地说:“老师,其实…我最近用了一个App,它…它教得也挺好的,而且还能自动校音,识别我的错误…”
我心里咯噔一下,强装镇定:“哦?是吗?什么App啊?”
“就…就叫‘吉他大师’,可以跟着视频学,还有分解动作,挺方便的。”
方便?这词像根针一样扎在我心上。我辛辛苦苦备课,手把手教学,在他眼里竟然还不如一个App“方便”?
接下来的几周,小伟上课的频率明显降低了。有时迟到,有时干脆请假。再后来,他发来一条微信:“老师,我想暂停一段时间的课程,最近工作比较忙,而且…而且我觉得App上的教程也够用了。”
“够用了…”这三个字像判决书一样,宣告着我在他吉他学习生涯中的价值已经消失殆尽。我盯着手机屏幕,感觉自己像个被时代抛弃的遗老。
我开始研究那些AI吉他教学工具。它们确实很厉害:海量的曲谱库,自动校音功能,慢速播放、循环练习,甚至还有AI识别错误并给出建议。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对于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
然而,我发现这些工具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它们只能提供标准化的教程,无法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它们可以纠正学生的指法错误,但无法传递音乐的情感和灵魂。它们可以提供练习曲的范例,但无法分享演奏经验和技巧。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一位已经完全依赖AI教学的大学生小张聊了起来。
“小张,你觉得AI教吉他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我问。
“方便啊!随时随地都能学,而且不消担心老师会批评我弹得欠好。”他笑着说。
“那缺点呢?”
他想了想,说:“感觉有点…枯燥?而且有些问题App解决不了,好比怎么能力让音色更好听,怎么能力更有感情地演奏。”
这次对话让我茅塞顿开。AI可以提供知识和技能,但无法提供情感和经验。这正是传统吉他老师的价值所在!
我开始测验考试将AI工具融入到我的教学中。我利用AI曲谱网站查找适合学生的曲谱,利用AI校音器赞助学生快速校音,利用AI识别软件分析学生的演奏错误。同时,我更加注重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教学计划。我更加注重情感交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音乐想法。我更加注重经验分享,将自己多年的演奏经验倾囊相授。
我开设了“吉他演奏情感表达”课程,教学生如何通过音色、节奏、力度来表达分歧的情感。我组织了小型吉他沙龙,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演奏经验。我甚至开始录制自己的吉他教学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希望能赞助到更多的人。
虽然AI教学工具的涌现给传统吉他教学带来了冲击,但也迫使我们赓续反思和提升自身价值。在AI时代,吉他老师的角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导师和朋友。我们需要利用AI工具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同时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个性化的吉他教学服务。
我相信,只要我们赓续学习,赓续进步,就一定能在AI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也许有一天,小伟会回来找我,告诉我,他发现还是真人老师更有温度,更能让他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