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和弦的色彩变革。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困扰:写歌的时候只会用几个简单的柱式和弦,来来回回都是C-G-Am-F?听起来虽然顺耳,但总是觉得缺少了点灵魂,少了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别担心,这几乎是每个初学作曲者的必经之路。
柱式和弦,简单来说,就是以根音为低音,三度和五度音依次叠加上去的和弦,好比C大调里的C和弦(C-E-G)、G和弦(G-B-D)、Am和弦(A-C-E)、F和弦(F-A-C)。它们构成了一个和声框架,是流行音乐中最常见的和弦进行基础。但如果只停留在柱式和弦的阶段,你的音乐创作就会受到很大的局限。
想要解脱这种局限,就需要学习更高级的和弦技巧。这些技巧并非什么神秘的魔法,而是经过无数音乐大师实践验证的,能够为你的作品注入新生命力的实用工具。
1. 转位和弦:让低音线条更流畅
转位和弦是指将和弦中非根音的音放在最低音位置。以C大调的C和弦为例,它的原位和弦是C-E-G,第一转位则是E-G-C,第二转位是G-C-E。
作用:
- 平滑低音线条: 避免低音跳跃过大,使音乐更加流畅。
- 制造和声色彩变革: 即使是同一个和弦,分歧的转位也会带来分歧的听感。
- 连接分歧的和弦: 找到合适的转位,可以巧妙地连接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和弦。
音乐实例:
- 古典音乐: 巴赫的众赞歌中,频繁使用转位和弦来连接各个乐句,使音乐行进自然流畅。好比,一段C-G-Am-F的和弦进行,可以巧妙地运用C/E (C和弦的第一转位),使低音从C平稳地过度到E,再到A。
- 流行音乐: 许多流行歌曲也会使用转位和弦,好比Taylor Swift的《Love Story》,虽然和弦进行很简单,但巧妙地运用了G/B (G和弦的第一转位),让歌曲的律动感更强,情感表达也更加细腻。
2. 副属和弦:制造意想不到的惊喜
副属和弦是指在主调以外的属和弦,它会临时改变调性,为音乐带来一种不稳定的感觉,然后再回到主调,从而产生一种解决感。通常用V/V(主调的属调的属和弦)表示。
作用:
- 增加和声的色彩: 副属和弦能够为你的音乐增添一些“异域风情”,让听众感到新鲜。
- 制造期待感: 临时改变调性,会让听众期待接下来的解决,从而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 强调某个和弦: 通过在目标和弦前使用副属和弦,可以强调目标和弦的重要性。
音乐实例:
- 爵士乐: 爵士乐中,副属和弦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是即兴演奏的尺度配置。好比,在C大调中,要到达G和弦,可以使用D7(G大调的属七和弦,也就是V/V)。
- 电影配乐: 电影配乐中,副属和弦常用于营造紧张、悬疑的氛围,或者表达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 流行音乐: 许多流行歌曲也会巧妙地使用副属和弦,好比在C-G-Am-F的和弦进行中,可以在Am前加入E7(Am的属七和弦,也就是V/vi)。
3. 离调和弦:挑战听觉的极限
离调和弦是指不在主调内的和弦,它的出现会使音乐暂时偏离主调,甚至进入一个全新的调性。离调的程度越高,带来的听觉冲击就越大。
作用:
- 创造独特的和声色彩: 离调和弦能够为你的音乐带来一种神秘、梦幻的感觉。
- 表达强烈的情感: 在歌曲的高潮部分,可以使用离调和弦来表达人物的激动、愤怒、悲哀等情绪。
- 增强音乐的戏剧性: 在电影配乐中,离调和弦常用于营造紧张、恐怖的气氛。
音乐实例:
- 古典音乐: 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大量使用了离调和弦,创造了一种迷离、梦幻的和声效果。
- 现代音乐: 现代音乐中,离调和弦的应用更加自由和大胆,常常与不协和音程相结合,创造出前卫的听觉体验。
- 流行音乐: 虽然流行音乐通常比较注重旋律的流畅性和易于接受性,但偶尔也会使用一些简单的离调和弦,好比在C大调的歌曲中,突然出现一个Bb和弦,会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尺度
以上介绍的只是一些常用的和弦技巧,实际上,和弦的世界远比想象的要广阔。想要真正掌握这些技巧,最重要的就是多听、多分析、多实践。
- 多听: 多听分歧风格的音乐,尤其是那些你喜欢的歌曲,仔细分析它们的和弦进行,看看作曲家是如何运用这些技巧的。
- 多分析: 尝试用软件或乐器扒带,分析歌曲的和弦进行,并尝试理解为什么作曲家要这样支配和弦。
- 多实践: 将这些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不要害怕犯错,大胆尝试,你会发现,创作的乐趣远不止于简单的柱式和弦。
解脱对柱式和弦的依赖,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妨从最简单的转位和弦开始,逐步掌握副属和弦和离调和弦。相信通过赓续的学习和实践,你的作品一定会焕发出新的光彩,拥有更强的音乐性和表示力。拿起你的乐器,开始创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