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钢琴考过了某个高级别,好比九级、十级,甚至演奏级,就等于拿到了教师资格证,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开班收徒了。
如果你也这么想,那劝你一句:别傻了,真相没那么简单! 钢琴考级高分过级,确实是演奏能力的一种证明,但它和“会教书”是两码事,这中间隔着的可不是一级两级的距离,而是横跨演奏者到教育者的巨大鸿沟。
弗成否认,钢琴考级作为衡量演奏者技术水平和音乐理解能力的一种尺度化方式,具有其存在的价值。能考过高级别,说明你在演奏技巧、作品处理、音乐表示等方面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是成为一个合格钢琴老师的需要基础之一,因为它证明了你“会弹”。但请注意,只是“之一”。
然而,从“会弹”到“会教”,却是天壤之别。高超的演奏技巧,往往是你多年刻苦练习和对自身理解的内化成果。你可能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直觉反应,甚至对某些技术难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攻克方法。但这套方法是“你的”,是你基于自身条件和理解内化而来的。当面对一个完全分歧的学生时,你的个人经验可能根本无法直接复制。
教学是面向他人的艺术,你需要跳出自己的演奏思维,去理解分歧学生: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演奏家在台上光芒四射,能把高难度作品弹得炉火纯青,但如果让他去教一个完全零基础的孩子,可能完全不知从何下手,或者因为缺乏教学方法和耐心而频频受挫。他可能会用自己习惯的高速、复杂的讲解方式,让学生云里雾里,无法吸收;可能会因为学生的愚笨或理解慢而表示出不耐烦,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老师,演奏水平再高,也难称合格的“教师”。
反观另一位老师,或许她的考级等级并非最高,演奏技巧也没有达到“家”的水平,但她深谙教学法,懂得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基础去制定教学计划,如何循序渐进,如何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枯燥的乐理,如何观察并捕获到学生最微小的进步给予鼓励,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感受音乐,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她的学生可能不是个个都成为演奏家,但都能扎实地掌握基础,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真正爱上钢琴和音乐,享受弹奏带来的乐趣。这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和家长真正需要的。
所以,各位希望成为钢琴老师的朋友,或是正在寻找钢琴老师的家长和学生们,请记住:钢琴考级证书,尤其是高级别证书,是证明演奏能力的有力佐证,它是你教学路上的重要基石,但它绝非唯一的通行证,更不是教学能力的全部。它证明你会“弹”,但没证明你会“教”。
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钢琴老师,你需要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教学法的深入学习(这通常需要加入专业的教师培训、观摩优秀教师的课程、阅读教育学和心理学书籍)、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积累,以及赓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包含但不限于更广阔的音乐视野、扎实的乐理知识、音乐史知识、儿童心理学甚至成人教育学知识,以及最重要的:一颗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懂得如何点燃学生音乐梦想的心。
别再简单地用考级等级来衡量一个老师了。多去了解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试听他们的课程、听听现有学生的反馈。因为,会弹,不等于会教;高等级,不等于好老师。真相,确实没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