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我的心头总会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既有甜蜜的回忆,也夹杂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后悔。
这后悔,就来自于当初一时激动,让儿子小宇学习吉他。
五年前,小宇刚上小学二年级,看到电视上吉他手的炫酷表演,他兴奋地跑到我面前,拉着我的衣角说:“妈妈,我也想学吉他!我也想像他们一样帅!”看着儿子那双充斥渴望的眼睛,我想都没想就准许了。那时候,我觉得让孩子学点才艺挺好的,既能培养兴趣,又能陶冶情操,说不定还能挖掘出他的音乐天赋呢!
于是,我立刻行动起来,报了当地一家知名的吉他培训班,还花了不少钱买了一把看起来很漂亮的吉他。刚开始,小宇对吉他充斥了热情,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抱着吉他练习。看着他愚笨的小手在琴弦上摸索,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简单的音阶,我的心里也充斥了期待。那时候,我甚至开始幻想,未来的某一天,小宇也能站在舞台上,成为一名耀眼的吉他手。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学习的深入,难度也越来越大,小宇的热情开始逐渐消退。复杂的指法、枯燥的练习,让他感到越来越吃力。尤其是练习爬格子,每天都要重复无数遍,单调乏味,小宇开始埋怨手指疼,不想练琴。
“妈妈,我不想学了,太难了!”有一天,小宇哭着对我说。看着儿子委屈的样子,我的心里也很难受。一方面,我不想让孩子前功尽弃,觉得这样会让他养成做事不坚持的坏习惯;另一方面,我又不想强迫他,让他对吉他发生厌恶感。
那段时间,我陷入了深深的纠结。我开始想方设法鼓励他,每天陪他一起练琴,给他讲一些有趣的音乐故事,甚至还给他买了一些他喜欢的零食作为奖励。我还和吉他老师沟通,希望老师能多鼓励他,给他一些信心。
记得有一次,小宇怎么也掌握欠好一个和弦,急得直掉眼泪。我耐心地告诉他:“没关系,慢慢来,多练习几次就好了。你看,妈妈小时候学骑自行车,也摔了很多次,最后不还是学会了吗?”我一遍又一遍地纠正他的指法,鼓励他坚持下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小宇终于掌握了这个和弦。那一刻,他脸上露出了残暴的笑容,我也感到无比的欣慰。
虽然经过我的鼓励和赞助,小宇勉强坚持了下来,但他的学习效率却越来越低。每次练琴都像完成任务一样,敷衍了事。我看得出来,他已经对吉他失去了兴趣,只是为了不让我失望才硬着头皮坚持。
三年过去了,小宇的吉他水平并没有到达我预期的目标。他仍然只能弹一些简单的歌曲,技巧也十分生疏。看着他那把落满灰尘的吉他,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最终,我决定尊重小宇的选择,让他放弃了吉他。虽然有些遗憾,但我明白,强扭的瓜不甜。也许,吉他并不适合他,他还有其他的兴趣喜好。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让小宇学吉他,我更多的是出于自己的期望,而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感受。我以为只要给他报了最好的培训班,买了最好的吉他,就能培养出他的音乐天赋。但我却忘了,学琴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仅仅靠天赋是不足的。
在学琴的路上,比天赋更重要的是什么?我认为是以下几点:
我的经历也许是一个失败的案例,但我希望我的教训能给其他家长一些启示。在让孩子学习才艺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兴趣和意愿,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成长。 究竟,孩子的快乐和健康,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