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像是一场永一直歇的风暴,在身体里肆虐,搅动着平静的湖面。
那一年,我开始注意到自己身体的微妙变革,一种难以名状的悸动,像藤蔓一样,在心底悄悄蔓延。周围的世界,似乎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引诱着我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我称它为“那层看不见的墙”。它存在于书籍的字里行间,存在于同学间的窃窃私语,存在于深夜里难以入眠的躁动中。它并非真实存在,却又无处不在,阻碍着我进一步了解自己,了解身体的奥秘。
我的“实验”就此开始。并非什么惊天动地之举,只是指尖的试探。我开始留意各种材质的触感:粗拙的树皮、冰冷的金属、柔软的丝绸、细腻的陶瓷。我闭上眼睛,用指尖细细感触感染,试图分辨它们之间细微的差别,寻找那隐藏在质感背后的秘密。每一次触碰,都像是一次小小的冒险,一次对未知界限的试探。
图书馆成了我秘密的基地。那些关于生理、心理的书籍,像是一把把钥匙,试图打开我紧闭的心扉。我贪婪地阅读着,试图从那些晦涩的文字中,找到解答我疑惑的谜底。书页翻动的声音,在寂静的午后,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在诉说着我内心的挣扎和渴望。
实验并非一帆风顺。我曾觉得困惑、焦虑,甚至一丝羞耻。但好奇心最终战胜了恐惧。我赓续地告诉自己,这是一场关于自我发明的旅程,允许犯错,允许迷茫,允许一切未知。
我用指尖,也用思绪,一点点地绘制着那层“看不见的墙”的轮廓。我并没有找到明确的谜底,但我渐渐明白,那堵墙并非弗成逾越,而是一道成长的门槛。每一次触碰,每一次思考,都在无形中塑造着我,让我更加了解自己,更加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那个夏天,蝉鸣格外喧嚣,阳光格外炙热。而我,在指尖的探索中,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