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句话我一直憋在心里,不敢跟任何人说,尤其是我的导师。
卒业作品是什么?是四年音乐学习的结晶,是对个人创作理念的终极展示。可是,我?我的卒业作品?嘿,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一半是万能和弦撑起来的。
大三的时候,我雄心勃勃,立志要写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交响乐,融合各种前卫的音乐元素,让所有听众都为之震撼。结果呢?灵感这玩意儿,就像挤牙膏,挤到最后,一点都挤不出来了。键盘上那几个音符,感觉都被我摸出了包浆,可它们就是不肯排列成我想要的样子。
Deadline一天天切近亲近,焦虑像海浪一样,一波又一波地拍打着我。宿舍里,我蓬头垢面,眼圈发黑,对着电脑屏幕发呆。隔壁老王(也是作曲系的,比我还惨)传来阵阵摔门声,我知道,他也快瓦解了。
有一天,我在YouTube上偶然刷到了一期关于万能和弦的视频。“万能和弦,拯救你的作曲生涯!”视频题目醒目得让人心动。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点了进去,结果……真香!
不得不认可,万能和弦确实好用。它像一个百搭的乐高积木,可以和其他和弦巧妙地衔接,形成流畅的旋律。然则,它也像一个陷阱,一旦沉沦其中,创作就变得索然无味。你只需要复制粘贴,排列组合,就能获得一首看似完整的作品,但它缺乏灵魂,缺乏属于你自己的东西。
接下来的日子,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我是不是一个没有天赋的作曲学生?我写的音乐,是不是只是对别人的拙劣模仿?我还能称得上是一个音乐人吗?
我开始拼命地在万能和弦的基础上寻找突破。我测验考试改叛变奏,调整音色,加入一些特其余配器。我甚至开始研究我喜欢的作曲家的作品,试图从中找到一些灵感。我知道,我不克不及完全依赖万能和弦,我要用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赋予它新的生命。
创作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也是充斥希望的。我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我的作品,直到我感觉它终于变得像样了一点。最终,在提交作品的前一天晚上,我完成了我的卒业作品。虽然它仍然能听到万能和弦的影子,但它也融入了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卒业答辩那天,我紧张到手心冒汗。当我听到我的作品在礼堂里响起时,我既兴奋又忐忑。我知道,它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甚至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它是我在压力和困境下,尽我所能做到的最好。
答辩结束后,导师把我叫到办公室,他没有批评我使用万能和弦,而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音乐创作没有捷径,但也没有绝对的禁区。万能和弦可以作为一种工具,赞助你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但真正的音乐,来自你的内心,来自你对生活的感悟。”
那一刻,我释然了。我知道,我的音乐之路还很长,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然则,我已经找到了方向,那就是用我的热情和努力,创作出属于我自己的音乐。即使是万能和弦,也能在热爱的浇灌下,开出纷歧样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