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影视配乐师,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为画面填充声音,更是要通过音乐引导和塑造观众的情感体验。

在丰富的音乐语言中,和弦是构建情绪基石的核心元素之一。每一个和弦都携带着独特的“色彩”或“情绪指纹”,能够直接触达听众的心灵。理解和弦的心理学效应,掌握其运用技巧,是提升配乐感染力的关键。
和弦的心理学基础:为什么它们有情绪?
和弦的情绪并非神秘主义,而是基于物理声学、听觉生理以及文化习俗的结合。音程之间的谐和度(Consonance)与不谐和度(Dissonance)是基础。高度谐和的音程(如纯四度、纯五度、八度、大三度、小三度)组成的和弦听起来稳定、悦耳;而不谐和的音程(如小二度、大七度、增四度/减五度)则产生紧张、不稳定感。长期以来,特定的和弦类型在文化语境中与特定情绪关联起来,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心理映射。
认识你的调色板:分歧和弦的情绪色彩
了解基础和弦的色彩是第一步:
大三和弦 (Major Triad): 通常由根音、大三度、纯五度构成(如 C-E-G)。它是最稳定、最谐和的和弦之一。其情绪色彩普遍是明亮、积极、喜悦、稳定、开放、宏大。在影视中,常用于表示快乐、希望、英雄出场、胜利、安宁的场景。
小三和弦 (Minor Triad): 由根音、小三度、纯五度构成(如 C-Eb-G)。小三度带来了微妙的不谐和感,使其情绪色彩倾向于悲哀、忧郁、内省、严肃、柔和。是表示失落、思念、雨天、宁静思考或戏剧性严肃时刻的常用选择。
增三和弦 (Augmented Triad): 由根音、大三度、增五度构成(如 C-E-G#)。增五度是高度不谐和音程。增三和弦听起来不稳定、悬浮、神秘、梦幻、怪异、不安。常用于营造超现实、迷失、疑惑、即将发生不寻常事件或潜藏危险的氛围。
减三和弦 (Diminished Triad): 由根音、小三度、减五度构成(如 C-Eb-Gb)。减五度是“三全音”,历史上被认为是“魔鬼的音程”,极度不谐和。减三和弦带来强烈的紧张、不安、恐惧、阴暗、脆弱、危机感。它是悬疑、惊悚、恐怖片中制造紧张情绪的利器。
属七和弦 (Dominant Seventh Chord): 在大调或小调功能和声中最具推动力的和弦(如 C大调的G7和弦:G-B-D-F)。它包含一个三全音(B-F),对主和弦(C大调的C和弦)有极强的解决倾向。其情绪色彩是期待、推动、力量、未解决的紧张、即将到来的变革。在需要建立解决期待、引向高潮或转折点时非常有效。
除了基础三和弦和属七和弦,其他七和弦和更复杂的和弦也各有其妙用:
- 大七和弦 (Major Seventh): 在大三和弦基础上加一个大七度(如 Cmaj7: C-E-G-B)。增添了柔和、浪漫、沉思、爵士或宽广的色彩,比单纯大三和弦更具层次感。
- 小七和弦 (Minor Seventh): 在小三和弦基础上加一个小七度(如 Cm7: C-Eb-G-Bb)。为小调情绪增添了一份慵懒、冷静、或更加深入的忧郁感,常用于爵士或布鲁斯风格,或表示一种内敛的悲哀。
- 半减七和弦 (Half-Diminished Seventh): 在减三和弦基础上加一个小七度(如 Cø7: C-Eb-Gb-Bb)。比全减七和弦稍缓和,但仍具不稳定和阴暗色彩,常用于连接属和弦或营造爵士和声中的特定氛围。
- 全减七和弦 (Diminished Seventh): 在减三和弦基础上加一个减七度(等于大六度)(如 C°7: C-Eb-Gb-Bbb)。极度不谐和,可以导向多个方向,是制造极度紧张、疯狂、不安、古怪情绪的有力工具。
从点到线:和弦进行的情绪叙事
孤立的和弦只是点,和弦进行 (Chord Progression) 才是线,它通过和弦之间的连接和转换,形成更丰富、动态的情绪弧线。例如:
- I - IV - V - I (大调): 经典流行或功能和声进行,听起来稳定、流畅、积极、有归属感,常用于开场、确定主题或积极场景的结尾。
- i - iv - v - i (小调): 小调的对应进行,听起来内省、严肃、宿命或哀伤。
- ii - V - I (爵士乐中常用): 强烈的推进和解决感。
- 使用非功能性和弦连接: 跳跃的和弦连接(如从C大调直接到Eb大调)可以制造惊奇、转折、突然的情绪变革。
- 持续使用不协和和弦: 在悬疑或恐怖场景中,长时间停留在减七或增三和弦上,甚至使用和弦堆叠(clusters),可以持续输出紧张、压抑、焦虑的情绪。
影视应用案例分析(示例)
为了更好地说明,我们可以分析几种典型的影视情境中和弦的运用思路(请注意,实际配乐是多层次的艺术,这里仅聚焦和弦):
表示失落或悲哀(例如:一个角色得知亲人离世):
- 常用和弦: 大量使用小三和弦(尤其主和弦、下属和弦的i和iv),可能穿插使用小七和弦增加柔和感。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半减七和弦或减三和弦,表示瞬间的冲击或无助。
- 和弦进行: 可能会采用i - iv - VII(降大调的VII)- III(降大调的III)这样的进行,带有宿命感和流动性,或i - vi - iv - v这样的经典悲哀进行。重要的是避免强烈的属七到主和弦解决,维持一种未完全释放的忧郁。
- 效果: 通过小调的色彩和缺乏强力解决的和弦进行,音乐直接传达出悲哀、沉重和内省的情绪,与角色的脸色和行为相呼应,引导观众产生同情。
营造悬念和不安(例如:主角在一个黑暗未知的环境中探索):
- 常用和弦: 频繁使用减三、减七和弦、增三和弦。可能使用持续音上的不协和和弦堆叠(clusters)。避免使用稳定的大三或小三和弦作为主要和弦。
- 和弦进行: 缺乏清晰的功能性进行,和弦连接可能是不规则或跳跃的。可能采用半音进行或全音进行,增加迷失感。属七和弦可能会被使用,但故意不解决到预期的主和弦,坚持悬而未决的紧张。
- 效果: 不协和和弦的使用制造了持续的听觉摩擦和心理紧张。不稳定的进行让听众无法预测下一步,完美烘托了未知环境的危险和主角内心的焦虑。
展现希望或温情(例如:主角克服困难,看到了曙光):
- 常用和弦: 从小调或紧张和弦过渡到大三和弦。可能使用大七和弦或带有附加音(如add9, add6)的大和弦,增加温暖和开阔感。
- 和弦进行: 可能会使用强烈的属七和弦导向明亮的主和弦(V7 - I),或者使用iv - I(小下属到大主和弦)这样带有“雨过天晴”色彩的进行。进行流畅且有明确的解决感。
- 效果: 通过从紧张或压抑的和声迅速转向明亮、稳定的和弦,音乐瞬间改变情绪氛围,传递出希望、释然、温暖或成功的积极信息,增强画面的感染力。
结语
和弦是影视配乐师手中最具表示力的工具之一。理解每种和弦的“色彩”和在分歧语境下的心理效应,并巧妙地运用和弦进行来构建情绪弧线,是创作引人入胜配乐的关键。这不仅是关于音乐理论的知识,更是关于如何用声音的语言去感知和表达人类复杂情感的艺术。赓续探索、实验和倾听,你就能更好地利用和弦的魔力,为电影故事注入更深层次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