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热爱手风琴、已经在和弦编配路上小有造诣的朋友们,你们是否有时会惊叹于那些大师级演奏家或编曲人,他们演奏同一首旋律,和弦却用得如此出彩、如此富有条理和变革?他们是如何让简单的旋律焕发出无穷魅力的?难道真有什么“不传之秘”吗?
当你已经熟练掌握了基本的功能和弦(主、属、下属)、常见的三和弦与七和弦、以及基本的和弦连接规律后,你会发现仅仅使用这些基础工具,编配出来的音乐往往显得平淡、缺乏亮点。
那么,高手们进行更高级的和弦编配时,究竟使用了哪些秘密武器?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些面纱,分享一些并非遥弗成及,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的进阶“口诀”或技巧。这些技巧能赞助你在基础框架上,加入更多色彩、驱动力,甚至临时改变音乐方向,让你的手风琴编配听起来更专业、更动人。
你已经知道属七和弦(V7)有强烈的倾向性,总是想要解决到主和弦(I)。副属和弦就是借用了这个原理,但它不是以主和弦为目标,而是以主调内的其他和弦为目标,并强行加入一个倾向于这个目标的属七和弦。
口诀: 想去哪里(目标和弦),就给它一个属七(目标的属七和弦),再连接到目标。
最常见的副属和弦有:
为什么使用副属和弦? 它们能临时引入调外音,发生意想不到的色彩;增强目标和弦的期待感和解决感,让音乐进行更有推动力;在和弦连接中制造更多变革和“小高潮”。
手风琴应用: 找到你的目标和弦的根音(例如,目标是F和弦,根音是F),然后找到离它向下纯五度或向上纯四度的音(F向下纯五度是Bb,向上纯四度是Bb),Bb就是F的属音。所以V/IV (F) 的根音是Bb。在Bb根音上找到大三和弦或属七和弦按钮,这就是副属和弦。对于其他目标(ii, iii, V, vi)同理。
案例分析: 假设我们有一个简单的C大调进行:
【原编配】
| C | G7 | C |
效果:非常基础、稳定。
【升级编配:加入V/IV】
目标是F(IV级和弦),F的属音是C。所以F的属七和弦是C7。
| C | C7 | F | G7 | C |
谱例(和弦根音+按钮):| Cmaj | C7 | Fmaj | G7 | Cmaj |
效果:在去往F和弦之前,临时加入了C7这个色彩。C7中含有Bb音(C大调音阶外),与F大调音阶中的Bb形成强烈的属七关系,使得F和弦的进入听起来更有力量、更像是到达了一个小小的“目的地”。整个乐句更流畅,充斥向前推进的动力。
案例分析 2: 一段进入小调色彩的乐句:
【原编配】
| C | Am | Dm | G7 | C |
效果:常见的、柔和的进入Am。
【升级编配:加入V/vi】
目标是Am(vi级和弦),Am的属音是E。所以Am的属七和弦是E7。
| C | E7 | Am | Dm | G7 | C |
谱例:| Cmaj | E7 | Amin | Dmin | G7 | Cmaj |
效果:E7(包含G#音)作为Am的属七和弦,强有力地将乐句拉向Am,使得Am的出现更加突出和戏剧化。听感上,从C到E7再到Am的过程充斥张力,小调的色彩也因此显得更加鲜明。
熟练运用副属和弦,是让你的和弦进行告别平铺直叙的第一步。
离调(Chromaticism / Temporary Tonicization)比副属和弦的概念更广泛一些。它指的是在乐曲进行中,临时使用一些不属于当前主调音阶体系内的和弦,但这些和弦并非完全随机,它们往往为进入某个特定和弦或区域服务,或者只是为了增加一瞬间的色彩变革,但并不真正改变调性。
口诀: 想要意外的色彩或强调某个音?试试不在当前调内的和弦!
常见的离调手法(除了副属和弦)包含:
为什么使用离调和弦? 制造惊奇感、新鲜感;快速改变音乐情绪或色彩;加强某些经过音或和弦的连接;为转调做准备(虽然纷歧定真的转调)。
手风琴应用: 标准低音的局限性意味着我们主要关注那些容易通过根音按钮加和弦按钮实现的离调和弦。平行小调的和弦是相对容易的,例如在C大调中使用Cm (C根音+Minor和弦) 或Fm (F根音+Minor和弦)。一些基于半音根音的离调和弦,如果根音按钮存在(如C#),也可以测验考试。
案例分析: 一段常见的乐句结尾:
【原编配】
| C | F | G7 | C |
效果:非常经典、稳固的结束。
【升级编配:加入bVI】
在去往G7(V级)之前,临时加入降六级大三和弦(bVI),在C大调中是Ab大三和弦。
| C | F | Ab | G7 | C |
谱例:| Cmaj | Fmaj | Abmaj | G7 | Cmaj |
效果:Ab和弦的出现(含有C大调外的Eb和Ab音)瞬间带来了戏剧性或略带忧伤的色彩。Ab到G7的连接(根音半音下行,Ab到G)非常有力且出人意料,为最终的G7和弦增加了解决的渴望。整个结尾听起来不再平淡,而是多了一丝“电影感”。
案例分析 2: 一段乐句中的色彩变革:
【原编配】
| C | Am | Dm | G7 | C |
效果:柔和的进行。
【升级编配:加入平行小调的iv级】
在去往G7之前,加入C大调平行小调(C小调)的iv级和弦,即F小三和弦(Fm)。
| C | Am | Dm | Fm | C |
(这里的C是结尾,也可以接G7回C)
谱例:| Cmaj | Amin | Dmin | Fmin | Cmaj |
效果:Fm和弦(含有Ab音)在Dm之后出现,瞬间给乐曲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郁色彩,再回到明亮的C和弦时,对比更加鲜明。这种处理常用于歌曲的副歌或桥段,增加情感深度。
模进是指将一个旋律或和弦进行的片段,在分歧的音高上重复出现。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构建音乐结构、制造进行感、逐步积累张力或情绪的手法。
口诀: 找一个好听的(旋律或和弦)小片段,原样或按调性重复它!
模进可以是旋律上的,也可以是和声上的。这里我们主要关注和声模进,也就是重复一段和弦进行的模式。
为什么使用模进? 创造统一性,让乐段听起来有逻辑;通过重复和移高/降低来增加能量或情绪强度;有效地引导乐句进入新的区域或高潮。
手风琴应用: 识别出需要模进的和弦模式,然后在手风琴低音侧找到新的起始根音,重复按压同样的和弦按钮组合。
案例分析: 一段需要增加推进感的乐句:
【原编配】
| Am | Dm | G7 | C |
效果:标准的解决。
【升级编配:使用模进】
我们将“Am | Dm”这个ii-V小小的模式进行模进。使用前面学过的副属和弦,可以将这个模式重复并上移或下移。
例如,使用V/ii -> ii 和 V/V -> V 的模式进行下行模进。
| A7 | Dm | G7 | C |
(原句Am-Dm-G7-C)
现在模进:以Dm为目标,V/ii是A7。以G为目标,V/V是D7。
| A7 | Dm | D7 | G | G7 | C |
谱例:| A7 | Dmin | D7 | Gmaj | G7 | Cmaj |
效果:A7到Dm建立了一个临时的属到主关系。紧接着,D7到G又建立了一个新的属到主关系。整个乐句通过A7-Dm和D7-G这两组强烈的属七解决模式,赓续向下(根音从A到D再到G),发生了非常强大的下行推动力和紧张感,最终有力地导向C和弦。听起来非常有动力,常用于歌曲结尾或进入高潮前。
案例分析 2: 一段需要向上提升情绪的乐句:
【原编配】
| C | F | G7 | C |
效果:基础。
【升级编配:使用模进】
将I-IV模式进行上行模进,但按调性坚持和弦属性。
| C | F |
(I-IV)
上行一步(D):| Dm | G |
(ii-V in C,但视为新的临时I-IV)
再上行一步(E):| Em | Am |
(iii-vi in C)
然后解决:| Dm | G7 | C |
组合起来:
| C | F | Dm | G | Em | Am | Dm | G7 | C |
谱例:| Cmaj | Fmaj | Dmin | Gmaj | Emin | Amin | Dmin | G7 | Cmaj |
效果:C-F,Dm-G,Em-Am,这三组和弦连接在根音上形成了C-D-E的逐步上行(虽然和弦属性分歧,但根音旋律是上行的),听感上是逐级升高,带来了积极、向上的能量和推进感,直到最后的解决。这是一种非经常见的、在歌曲中建立乐段条理和走向高潮的模进手法。
副属和弦、离调和弦、模进,这些并非孤立的技巧。大师们之所以能创造出精彩的编配,往往是将这些技法结合使用,在和弦进行中巧妙地穿插、连接、发展。一个模进的序列中可能就使用了副属和弦;一个离调和弦的出现可能就是为了给后面的模进或副属和弦做铺垫。
最重要的“秘密武器”不是某个单一的口诀,而是耳朵和实验。多听你喜欢的大师演奏,测验考试分析他们的和弦(虽然手风琴低音有限,但功能和倾向性是可以听出来的)。然后,大胆地将这些技巧应用到你熟悉的旋律上,听听使用前后的差别,感受它们带来的分歧情绪和驱动力。不要害怕失足,每一次测验考试都是学习。
掌握这些进阶口诀,意味着你拥有了更丰富的色彩盘和更强大的叙事工具。从现在开始,用这些“秘密武器”武装你的手风琴,让你的音乐编配更上一层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