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同时肩负作曲与编曲职责的音乐人,你拥有从零到一塑造音乐的独特优势。

一个好的旋律需要骨架支撑,而和弦编配正是构建这个骨架并赋予其血肉色彩的关键。然而,许多初学者甚至有一定经验的音乐人,在和弦编配中会不自觉地掉入一些“坑”,让原本不错的旋律听起来平淡、生硬,甚至有些“土”。
本文将针对作曲编曲双修的你,揭示和弦编配中最常见的五大误区,并提供实用的改进建议和案例对比,赞助你避开陷阱,让你的音乐焕发光彩。
误区一:过度依赖主和弦 (I Degree Overuse)
问题表示: 歌曲的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主和弦上,或者主和弦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其他和弦。听起来像一直在原地踏步,缺乏进行感和情绪变革。
原因分析: 主和弦是调性的中心,给人稳定感。过度依赖它可能是因为害怕使用离调和弦或不确定如何进行和弦连接,索性“赖”在家里。
改进建议:
- 探索属功能和弦和下属功能和弦: 多使用 IV, V, ii, vi, iii 等级数和弦来丰富和声色彩和进行。
- 增加离调和弦: 在合适的地方引入副属和弦、二级替代和弦等,为音乐注入新鲜感和推动力(例如 V/vi, V/V 等)。
- 使用和弦转位: 即使是主和弦,使用分歧的转位也能带来分歧的听感。
案例对比:
- 反例 (过度使用主和弦): | C | C | G | C |
- 正例 (增加变革): | C | Am | F | G |
- 听感: 更流畅,有起伏,通过 vi, IV, V 回到主和弦,形成基本的动力。
- 进阶正例 (更丰富的变革): | C | Cmaj7 | Am7 | Fmaj7 | Gsus4 | G |
- 听感: 和声色彩更丰富,有延伸感和更强的解决倾向。
误区二:和弦连接生硬 (Stiff Chord Transitions)
问题表示: 和弦之间的过渡不顺畅,像是突然跳跃或切换,缺乏流畅的线条感,尤其体现在内声部和低音的连接上。
原因分析: 可能只关注了和弦的根音连接,而忽略了和弦构成音(尤其是内声部)之间的连接方式。只顾着“换和弦”而不是“让声音流动”。
改进建议:
- 注重声部连接 (Voice Leading): 尽量让和弦的每个声部(高声部、内声部、低声部)都采取小步进行(全音或半音)或坚持共同音。避免不需要的跳跃。
- 使用和弦转位: 合理运用和弦转位可以使低音线条更平滑,整体声部连接更合理。
- 加入经过和弦或辅助和弦: 在两个主要和弦之间插入短时和弦,作为过渡。
案例对比:
- 反例 (连接生硬): 在 C 和弦后接 E 和弦(例如 C大三和弦 C-E-G 接 E大三和弦 E-G#-B),如果声部都坚持原位,从G到G#,从E到B都发生了跳跃或不顺畅的连接。
- 正例 (顺畅连接): C大三和弦 (C-E-G) 后接 Am 和弦 (A-C-E),可以将 C 和 E 坚持不变,G 下行到 A。再接 F 和弦 (F-A-C),可以将 A 和 C 坚持不变,E 下行到 F。
- 体现在低音线上 (使用转位): 从 C 到 Am,如果都用原位,低音是 C -> A (大跳)。如果 C 用原位,Am 用第一转位 (C 作为低音),低音线是 C -> C (共同音),或 C 用原位,接 Am/G (Am的第二转位,G作为低音),低音线 C -> G,相对 C->A 更流畅。
- 反例 (低音跳跃): | C | Am | (低音 C-A)
- 正例 (低音平滑): | C | Am/G | (低音 C-G) 或 | C | Am/E | (低音 C-E)
误区三:和弦进行单调乏味 (Monotonous Chord Progressions)
问题表示: 总是重复使用少数几种常见的和弦进行(如万能和弦 C-G-Am-F),缺乏新意和变革,听多了容易腻味。
原因分析: 可能是过度依赖现成的模板,缺乏探索分歧和弦进行和功能的意识。
改进建议:
- 学习和声学原理: 了解各种和弦功能(主、属、下属)及其替代和弦。
- 引入模态交换和弦: 从平行大小调或其他调式中“借用”和弦,增加色彩(如在 C 大调中使用 Cm、Ab、Eb、Bb 等)。
- 使用变革和弦: 增三和弦、减三和弦、各种七和弦、九和弦、挂留和弦等,都可以为进行增添色彩和张力。
- 尝试非常规进行: 探索一些非传统的和弦连接方式,但要注意其合理性和听感。
案例对比:
- 反例 (单调进行): | C | G | Am | F | (反复)
- 正例 (增加变革): | C | Em | Am | G |
- 听感: 同样是四和弦,但 Em 替代 G,情绪略有分歧。
- 进阶正例 (引入模进、借用和弦等): | C | G/B | Am | Am/G | F | C/E | Dm7 | Gsus4 G | Cmaj7 |
- 听感: 更丰富的低音线条,包含了经典的 ii-V-I 解决,有张力有释放,和声语言更复杂和引人入胜。
- 另一个例子 (模态交换): | C | F | C | G | Cm (借用 iv) | Ab (借用 VI) | G | C |
- 听感: 在大调中突然出现小调色彩,带来惊喜感和情绪的转折。
误区四:忽略低音走向 (Ignoring Bass Line Movement)
问题表示: 和弦的低音声部(通常由贝斯或最低音声部演奏)缺乏旋律性或逻辑性,总是重复根音,或随意跳跃,使得整个和声根基不稳。
原因分析: 只关注了和弦上方声部的排列,而忽视了低音作为“旋律”的重要性。低音线是和声的基础和重要的连接纽带。
改进建议:
- 将低音线作为一条独立的旋律来思考: 尝试让低音线具备一定的旋律线条,以级进为主,跳进为辅且有目的性。
- 合理使用和弦转位来平滑低音: 例如,在 C 接 Am 时,使用 Am 的第一转位 (Am/E) 或第二转位 (Am/G),可以使低音从 C 走向 E 或 G,比直接跳到 A 更顺畅。
- 利用经过音或辅助音来丰富低音: 在两个和弦的低音之间加入过渡音符。
案例对比:
- 反例 (低音单调或跳跃): | C | F | G | C | (低音总是根音:C-F-G-C)
- 听感: 稳定但不活跃,缺乏引导力。
| C | G | Am | F | (低音总是根音:C-G-A-F) - G到A是跳跃,不敷平滑。
- 正例 (低音流畅): | C | Fmaj7/C | G/B | C | (低音:C-C-B-C) - 通过低音坚持或级进,更顺畅。
| C | G/B | Am | G | F | C/E | Dm7 | G | C | (低音:C-B-A-G-F-E-D-G-C) - 经典的下行低音线条,极具推动力和逻辑性。
- 听感: 低音线自己就带有旋律性,增强了和弦连接的自然度和音乐的流动感。
误区五:和弦与旋律不协调 (Chord-Melody Conflict)
问题表示: 选择的和弦与旋律音发生冲突,旋律音在和弦中听起来像不和谐的音程且没有得到合理解决;或者和弦选择未能有效突出或支持旋律的表达意图。
原因分析: 可能是在配和弦时只顾着套用进行,没有仔细聆听旋律与和弦构成音之间的关系;或者对和弦外音的处理不敷了解。
改进建议:
- 核心原则:确保旋律音在和弦中听起来是和谐的或经过精心处理的不和谐音。 大部分旋律音应该落在和弦内音(根、三、五音)或常用的延伸音(七、九、十一、十三音)上。
- 理解和弦外音: 对于经过音、邻音、延留音等和弦外音,要确保它们有明确的来源和去向,并在和弦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 根据旋律情绪选择和弦: 明亮、悲哀、紧张、放松等分歧的旋律片段,需要用相应情绪特征的和弦来支持。例如,旋律爬升时配紧张和弦,旋律在最高点时配能突出高音的和弦,旋律下行解决时配稳定和弦。
- 尝试分歧的和弦来衬托同一旋律音: 同一个旋律音可以在多个和弦中出现,选择哪一个取决于你想要的情绪和接下来的和弦进行。例如,旋律音是 E,可以在 C (三音), Am (五音), G (六音), Em (根音), Fmaj7 (七音), Cmaj7 (三音) 等多种和弦中出现,每种选择都会带来分歧的感受。
案例对比:
- 反例 (和弦与旋律冲突): 旋律在一个 Am 和弦上持续停留音符 D。| Am | (旋律 D 持续)
- 问题: D 是 Am (A-C-E) 的四度音,通常需要解决到 C。如果长时间停留 D 而不解决,听起来会很刺耳或像错音。
- 正例 (合理处理旋律音):
- 作为经过音/延留音解决: | Am (旋律 D) | Am (旋律 C) | (D 解决到 C)
- 作为合理延伸音: | Fmaj7 | (旋律 D)
- 解释: 在 Fmaj7 (F-A-C-E) 和弦中,D 是六度音,是一个常用的、听起来和谐的延伸音。
- 作为挂留音解决: | Am7sus4 | Am7 | (旋律 D 在 Am7sus4 上,解决到 Am7 的 C)
- 听感: 在正例中,旋律音 D 要么得到了合理解决,要么自己就是和弦的和谐延伸音,听起来自然流畅,或者紧张感得到了释放。
结语
和弦编配是音乐创作和制作中一个既有理论基础又充满艺术性的环节。避开过度使用主和弦、连接生硬、进行单调、忽略低音走向以及和弦与旋律不协调这五大误区,你的音乐作品将解脱“土”气,变得更加丰富、流畅和动听。
作为作曲编曲双修的你,请记住:和弦不仅仅是为旋律配伴奏,它们是音乐情绪的载体,是结构的一部分,是推动音乐前进的动力。多听、多练、多分析你喜欢的音乐,理解和弦如何为旋律服务,如何构建整体的听觉体验。愿你的和弦编配之路越走越宽广!